生活法句(19100)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100》 一個人一生的生老病死、吉凶禍福、顯隱榮枯 都有果報的力能在推動 有自作自受,有共作共受 故說 業報如身影,常亦步亦趨 萬般皆不去,唯有業相隨 這一切的因緣果報現象 並非凡夫所可掌控 因此,造業的當下...

生活法句
3月12日
3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9)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9》 人性有善有惡,在不同的因緣中 會依著個人的利益取向與好惡分別 或生善,或生惡 佛性則純淨純善 其本質是慈悲、智慧、解脫 所以 不管在任何情境條件下,都不會變異 修行的意涵就是去除人性 恢復生命體本具的佛性...

生活法句
3月12日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8)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8》 一個人自詡了解某事物 其實都是從自己角度、立場去觀察、詮釋 卻不一定真正了解那個事物 唯以超然、理性、客觀去面對、探索 才能獲得事物的真相 問題是,誰有資格做到?

生活法句
3月12日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7)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7》 修學忍法 不僅是忍逆境的苦惱、憤悶 更要忍順境的得意、鬆懈 忍非順非逆的茫然、失心 先做 到能忍人所不忍 再放下對於忍的思覺 最後持平常心而無忍可言

生活法句
3月12日
2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6)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6》 有的人只在意自己的表現和別人的評價 遇境的反應展露強烈自我 有的人慈悲關懷社會人群 不在 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一個是掠奪、控制、佔有 一個是奉獻、包容、無私 兩者的思覺傾向 形成 截然不同的行為與果報...

生活法句
3月12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5)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5》 吃人一斤,不一定非要還十六兩 你可以還更多,也可能還不了 所以 講受人點滴就得湧泉以報 實在太沈重 畢竟每個人的今生都各有其果報 凡事只要盡本份去做,就對了!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4)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4》 沒有救世功能 無法讓眾生的果報增上、向善 以及缺乏慈悲心行 純粹講說一些理論的文言相 則不可稱之為佛法 須知 菩薩道必歷經千萬長劫勤學種種波羅蜜門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卒至圓滿無上菩提...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3)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3》 傳法度眾真的要有緣 要能相應,要有真心、互信 倘無大悲願與超卓的智慧 一旦遭逢逆境即刻退 墮凡塵 是故 菩薩當如蠟燭之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於此娑婆世界常作度人舟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2)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2》 看到別人的錯 應反觀自己是在做甚麼 如是俗人 想的、說的,都是爭己利、辨是非 只管自己成就,不理周遭因緣有無關聯 如是修行人,便知恩報恩,無貪無執 常思惟自己有否慈悲? 能否給人 方便、為人設想? 一切功德回向眾生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1)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1》 不管別人怎麼誣衊你、陷害你 真正的菩薩都不會計較、嗔恨 只有無盡的包容,放下分別對立 況且,如對境起分別好惡 早已背離修行的思惟 哪能堪稱菩薩行?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90)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90》 菩薩是為利益眾生、環境而修行 俗人是為自身利益而修行 菩薩不怕傷害自己 只怕傷害他人 所以寧捨身命也要去保護眾生 俗人怕自己受傷害 所以常為了保護自己而傷害他人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89)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89》 修行 應只看自己有否做到如實如法 不宜去看別人能否做到 如因別人的言行、態度而影響內心 就去批判對方 恰好證明自己的思考和修行都出問題 意即 當你批評別人之時,那個堅固的我執 以及對別人不慈悲都同步展現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88)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88》 幫人算命的,往往算不準自己的命運 擅長裝潢的,其家裡的傢俱常破舊不堪 所謂因果昭彰,業報 不爽 如是你的別人搶不走 不是你的絕對得不到 因此,勿恃己能,勿衿多財 當無常一來,眼前的一切瞬間烏有 即便知曉放下的好處了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87)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87》 慈悲不是憑空想像那個境界 亦非自以為應當怎麼做、不應當怎麼做 如一面想著慈悲行,一面造惡業而不知 就成為本末倒置的事,與慈悲無關 只有運用般若妙智判斷 於不傷害他人、環境及創造正確的因緣之下 才能算是真正的慈悲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86)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86》 一個人會情緒失控 造成與人對立或破壞環境 是由內心不安、過度執取、缺乏自信所致 必須加強禪定 及修學正確的思考才能改善

生活法句
3月11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85)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85》 如沒有般若智,卻喜歡幫助人 往往依著自己的妄思起邪行 導致造惡業而無法覺知 所以經云~~ 悲而無智,增長愚痴 又,自恃己能,世智辯聰 但缺乏利他的慈悲心行 終究是邪見橫生,容易走 入歧途 經云~~...

生活法句
3月2日
2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84)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84》 修行人應只管腳踏實地過生活 不須想太多,當因緣成熟了 自然就會有所體悟 如一直鑽牛角尖,想要證得甚麼 那就是妄上加妄、頭上安頭 只有 徒增苦惱,再怎麼修都沒用

生活法句
3月2日
3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83)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83》 凡夫無始以來已被無明染污 此種根深蒂固的惡念、惡習 欲立即斷除誠屬不易 卻也是彰顯修行的可貴與價值所在

生活法句
3月2日
0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82)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82》 莫說執取,實無執取 一說執取,處處執取 執取不關事相 若心取相,便隨之生執 心不取相,則寂滅無住 至若執取與否,究非從表面來判斷 亦不是自我的思覺作用 那必須從十分超越的立場 於微細處加以一一勘驗 才能明白

生活法句
3月2日
2 次查看
生活法句(19081)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九輯 《19081》 認為自己做得很好 應反觀有否自大、驕傲? 是否利用環境資源,侵損他人 讓社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如自慚形穢,自卑自憐 封閉與周遭環境互動的管道 應思惟有否造成他人困擾 也讓自己的人生 之路越走越崎嶇 越陷入泥沼中

生活法句
3月2日
1 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