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法句
8月31日
生活法句(15080)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80》 為了貪得一滴水 可能失卻一條江 為了謀取蠅頭小利 可能喪盡一切身命家財 短視量狹則福薄災臨 豈可不慎?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31日
生活法句(15079)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79》 當一件事 違逆自己的個性、習慣、思考和感覺時 要如何面對、因應及放下執取 讓自己和周遭的人都好過 就是修行的意思了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31日
生活法句(15078)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78》 身處幸福的人,往往不知惜福 亦不認為自己將會面臨災禍 導致遭逢逆境時 常因無法承受而崩潰 身處困厄的人,抗壓性強大 不管任何劫難 都能以平和心態排除憂懼 甚且當其得到些微福澤 就會歡喜踴躍,感恩戴德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31日
生活法句(15077)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77》 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皆依無明而流轉於世間 倘一念覺悟 便能還滅無明,永斷煩惱而見性解脫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9日
生活法句(15075)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75》 常猜測別人的心思 然後再設計因應之道 將使自我意識無限膨脹 永遠沈沒於妄想的牢籠 絕不與佛性相應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9日
生活法句(15073)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73》 凡夫情執的糾葛 不論親情、友情或愛情 都是自體愛的力能反射與開展 是由貪欲、私心、攀緣、俗念所共構而成 菩薩行者有情無執 故能做到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平等精神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9日
生活法句(15071)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71》 農禪生活是修行的重要功課 更是調和身心的獨到法門 農禪非關種植,亦非勞務粗活 而是藉事 練 心 欲令此心安住,依定發慧 倘能澈底實踐,成就佛果可期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8日
生活法句(15070)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70》 俗人有順逆境的念想 修行則應趨向沒有順逆境 俗人反覆思索著放下或放不下 終究還是放不下 修行則是一念頓斷,遠離分別 哪有放不下的問題
3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8日
生活法句(15069)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69》 一再檢討別人的缺點 指責別人對自己的障礙 卻不去反觀自己的果報 這是邪思惟,非修行正途
3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8日
生活法句(15068)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68》 千萬般的思量計較 怎敵得過無常召喚? 無窮盡的貪愛執取 終究剩餘黃土一坏 修行人!你到底還要追逐甚麼?
2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8日
生活法句(15067)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67》 外表沈默寡言,內心卻波濤洶湧 此時無聲比有聲的思考更邪曲 障道因緣更嚴重 所以,修行人應時應機 該沉默則沉默,該滔滔就滔滔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8日
生活法句(15066)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65》 與其每天浪費時間打妄想 不如趕緊植福做功德 若要生命展現輝光 應速掌握眼前契機 故知 有智慧的人活在當下 愚痴的人,活在過去和未來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6日
生活法句(15065)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65》 講一句話就能知能行,是大成就者 怕的是,誤以為懂或不懂裝懂 產生邪見,影響修行,則錯用功了
2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6日
生活法句(15064)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64》 心情好 看甚麼都順眼,做甚麼都如意 心情不好 凡事都煩躁,處處不順遂 是故一切唯心,只要照顧好此心 令不顛倒錯亂,人生便是好時節
2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6日
生活法句(15063)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63》 一個人能不畏懼死亡 世間就沒有甚麼事可擔憂 對境時也必能心平氣和 運用智慧解決一切的困厄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6日
生活法句(15062)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62》 世間的道理,或許贏得你的認同 卻不能讓你增長妙智,透解宇宙人生 出世間的佛法,你可能很難相應 甚至毫無興趣 卻是斷除苦惱,永遠心安自在的良方
1 次查看
生活法句
8月26日
生活法句(15061)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五輯 《15061》 懂佛法的人,利用名相來呈現真實 並運用佛法於生活 不懂佛法的人,拿名相來詮釋名相 並將它作為論諍的題材
1 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