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法句(18027)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八輯 《18027》 不管你在社會上經歷甚麼 只可作為參考性質 但絕不能當做未來的借鏡 或增長智慧的思惟 因為世間無常,瞬息萬變 沒有一個境界是相同的 豈可任意仿效學習? 所以,修行人應保持正念 隨順因緣而動,切莫揣測臆想 自以為是

生活法句
2024年11月24日
生活法句(18026)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八輯 《18026》 修行是只管自己跟自己競賽 不斷的自我超越 切 莫跟別人比較 亦勿嫉妒別人的成就 畢竟今生的果報都是過去累世所造 豈可怨天尤人? 否則即是對別人不公平 對自己也會是傷害

生活法句
2024年11月24日
生活法句(18025)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八輯 《18025》 每個人在世間的果報不同 有些果報屬於今生能改變的不定業、輕業 有些是無法改變的定業、重業 但只要精進修行、虔誠護法 則於當下乃至盡未來世 都能改變、增上

生活法句
2024年11月22日
生活法句(18024)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八輯 《18024》 凡夫皆有是非、好壞、好惡、有無的分別 依此分別故,執取價值觀 將一切事物歸類不同等級、數值 並安置於環繞自我的現實生活中 意即,要講修行 應斷除分別心和價值觀 否則早已墮入世俗的牢籠而無覺無知 何況是超越解脫?

生活法句
2024年11月22日
生活法句(18023)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八輯 《18023》 為利益眾生而修行,能消業增福 為護法護教而修行,能增長智慧 如每天都在計較自己的利害關係 或自艾自責,就會導致環境更雜染 人我更疏離,更是一種自私的心態

生活法句
2024年11月22日
生活法句(18022)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八輯 《18022》 節儉於世俗人是美德 於佛法則不必談論 因修行人心無罣礙 亦不貪執五塵 一切但取少量所需 本就身無長物 何來節儉的思惟?

生活法句
2024年11月22日
生活法句(18021)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生活法句 第十八輯 《18021》 有時你自許做了很多 別人卻說你甚麼都沒做 這是認知層面與個人果報的互異 致使影響思考的問題 也是創造差別因緣的趨向 所以,只管觀察有否盡本份 毋須為此與人爭執

生活法句
202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