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信願是成就的根本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修行篇》034

信願是成就的根本

 

信心和願力,是伴隨著修行人始終如一的最佳保障

,也是成就圓滿佛果的必要條件。

 

信者,應先從對於法、自己根機和善知識的仰信依

歸開始,這是信的基礎,亦為建構修行之旅程必須

隨時觀照提點,而不可一時或忘的。其次,為肯定

信的無上價值,且無法用任何理論、任何事物加以

取代者,即信有佛、信有淨土、信能成就圓滿佛果

。此種信心一但成就,便是推動修行之手,得不退

轉的主因。

 

願者,對自己的願是安樂解脫,對眾生的願是同證

菩提。倘若信願具足,禪定、智慧、慈悲才會真正

落實,能夠發揮自覺覺他的效益。

 

唯以凡夫缺乏信心,又看不見願景,導致思考常顛

倒邪僻,嘴裡雖常宣稱信師信法,但只要遇到和自

身利益或利害關係產生衝突,就立刻批評、質疑,

最後非但不得法,還要埋怨指責,造成更大的遺憾

 

此是將世間價值觀與出世間的安樂解脫混淆。從表

面上看,其人似乎有模有樣的在修行,但內心並不

相應,且於佛法的知見亦十分模糊,甚至還誤解法

義。

諸如此類修行人的通病,猶似在一個人的大腦裏切

割許多空間,有的放修行,有的放貪愛,以及其他

各形各色的欲求。倘若一位悟道者,必能直觀心相

的內涵及顯發的狀態,進而加以斷惡修善,而一般

凡夫則無此能耐,只有隨著業力的驅使,去造作諸

業,承受諸果報。

 

可見修行的確不易,當你今生得遇勝緣來到正法道

場,也嘗試著學習止觀禪法或各種佛法課程,可曾

思惟所學的理論有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可有明確

勘驗對境的心念是否符合真如法性?抑或僅是囫圇

吞棗完全沒消化,沒半點受用。

 

話說回來,仍要再度強調信願的重要性,不論你遭

逢怎樣的困境,是今生現前的果報上,或修行的障

礙上,與及對佛法知見的體證上。種種干擾道業的

因緣,決能依著堅固的信願而終究化解、消彌,讓

自己安隱超脫。

 

故知,信願實在太重要了,應當緊緊的掌握,慎勿

放逸!

 

 

4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依教實踐‧邁向真信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修行篇》032 依教實踐‧邁向真信 修行人都想當菩薩,想要幫助誰或接引誰,但如缺 乏超卓的出世妙智,看不清因緣,亦不知人心,純 用自己現前的知識、經驗、想法和感覺去面對,往 往弄巧成拙,事與願違,甚至還會傷害環境與團隊 。 如果你一直活在妄境中,一切行為皆出之率性任意 ,而非冷靜觀照,審慎思量,就能判定你的一生將 是坎坷崎嶇,不斷在原地打轉。有時會自行架構似

修行成敗的關鍵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修行篇》031 修行成敗的關鍵 從出世間的思惟,修行成就不可以作任何評鑑,因 為每個人當世的根機、因緣不同,有著不同的際遇 ,更依自己的想法、感覺去創造,是故,無法放在 同一天平上來稱量。 從世間的觀察,修行一事亦落於世間,如禪宗六祖 說~~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 角。 因此,在修行人尚未證悟之前,仍可將其修行所達 到的境界分成許多類

修行就是改變自己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修行篇》030 修行就是改變自己 有人想修行,有人不想修行。 想修行的人說修行最好,如果人生不修行,就沒有 希望;不想修行的人說修行騙人,如果大家都去修 行,誰來承擔社會責任? 其實修行的意思很單純,就是要改變自己,讓自己 更有智慧,所思所想都是正向、增上的,一言一行 符合做人處事及人群和諧安祥,能在現實的生活中 創造善因緣。不管其理論是甚麼,結果都應有共識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