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劃記尋釪(019)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19

劃記尋釪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禪師述解


 

某君攜帶一個銀釪乘船渡海,不慎將銀釪掉於水中,即便暗自思量~~

我先在水面劃一記號,等以後有機會再來尋找。

 

經過二個月,船隻來到了師子國,並開往一條河中,某君一見,便潛入水裏尋找。旁人見了問說~~

你到底在做甚麼?

 

他回答~~

我要找之前遺失的銀釪。

 

又問~~

你是在哪裡遺失的?

 

他回答~~

剛出海遺失的。

 

旁人再問~~

那是甚麼時候的事了?

 

他回答~~

大約二個月前。

 

又問~~

為甚麼二個月前出海遺失,卻來這條河尋找?

 

他回答~~

我當初遺失之時,有在水裏劃記號,結果看這裏的水,跟當初的劃記一模一樣,所以才會下去找。

 

﹝解﹞

所謂﹝佛法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倘若離開現實生活,佛法即不能成立,一般世俗人常以妄心妄境去架構真相,結果反而離真相越遠。

 

猶如失釪之後,欲劃記以求釪,即為雖在現實之中,竟不顧現實為何,導致時隔二月,遂前往他處尋釪之舉。

 

在呂氏春秋這本書裡也有記載一個《刻舟求劍》的寓言,意思是說,有一位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邊順著劍掉入水裡的方向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的地方﹞,過了幾天,船停駛了,於是他便沿著刻記號的方向跳入河中找劍,卻遍尋不著。此指一個人遇境時,應知權巧變通之道,不可墨守成規。

 

如果一味地任由自我意識過度膨脹,卻不管眼前的因緣環境,則如說食不飽、磳沙作飯,這都是六識妄心誤認六塵妄境為真,重重錯亂,弄得人生淆訛失序。

 

 

同理,運用語言、文字記錄的佛教聖典,只是佛法表相,其作為適應凡夫思惟的理論,是方便讓凡夫能揣摩解讀,但並非佛法本身。倘將此類知識層面視同佛法的實踐,必將,違背修行的原理。

 

◎註一:釪,古代的樂器,形狀像鐘。


2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二子分財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8 二子分財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摩羅國有一位剎帝利,因為生了重病,知道自己不久人世。於是把二個兒子找來,告誡他們說: 當我往生之後,你們要善分財物。  ...

蹋長者口(057)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7 蹋者長口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有一位大富長者,他的身邊常圍繞著許多人,為了曲意奉承而對他極盡恭敬。當長者吐痰時,身邊的侍從便立即用脚將痰蹋除乾淨。其中有一位比較愚蠢的,因為總是來不及伸腳去...

強索無物(056)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6 強索無物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有二人在路上同行,忽見有一個人拉著胡麻車在險峻狹隘的道 路中,車子被卡住不能向前走。當時,拉車者告訴那二人說: 請你們幫我推車離開這險峻的路。   那二人回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