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五通眼(036)
- 百喻經
- 2024年6月1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6月13日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36
挖五通眼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禪師語譯述解
從前有一個人入山學道,成為五通仙人,他能用天眼清楚的看見地底下一切伏藏的種種珍寶。國王得知之後,心大歡喜,便召問群臣,說:
要怎樣讓此仙人永遠住在我國,不會離開,能夠幫助我發掘許多伏藏的珍寶?
其中有一個愚蠢的臣子就立刻前往仙人住處,將仙人的雙眼挖出,拿回來禀告國王:
臣已經把仙人的眼睛挖出了,以後他絕對無法離開,永遠會常住我國。
國王聽了,十分慨歎說:
我所以貪得仙人常住的原因,是因為他有天眼能看見地底下一切伏藏的珍寶,你現在竟然毀掉他的眼睛,那仙人還有甚麼用途呢?
﹝解﹞
一、
某些不懂佛法的凡夫,見到出家沙門於山林、曠野、塚間、樹下修學頭陀苦行,修身、受、心、法四念處及不淨觀,便以為其道證高遠,具足智慧神通,遂勉強邀請來自家中,作種種恭敬供養。
這樣的行法表面看起來是供養,實際上是毀損修行人的善法,使其不得成就道果,喪失了道眼通力,如此怎能獲得福報、功德?
何況出家人理當過著簡樸、單一的農禪生活,將物質條件降至最低,但求能夠滋養色身則為已足,其他生活所需切切不可追逐過度方便,導致動靜舉止日益物化,心靈日益枯槁,與出世解脫的理念相違背。
遺憾的是,現今多數自認虔信的佛子,有的喜好將出家人供奉在家中,也有的忻羨出家人興建富麗堂皇猶如宮殿的寺廟,使得失卻佛之法味,而佛教之名雖存,其精神、內涵早已淪喪。就如那位將五通仙人的眼睛挖出的愚臣一般,所謂佛法,還能對眾生發生甚麼作用呢?
二、
世間有些人沒有學養、品德,一旦致富就開始炫耀,興建豪宅、購買豪車、穿金戴銀、吃山珍海味,甚至還運用財物取得高等文憑或權位。
然後,為了表示自己並非粗人,就喜歡賣弄文采,又喜指點他人怎麼思考、怎麼做事,旁人也因為看到他的財富、地位,而對他畢恭畢敬。
事實上,識者早在其背後嘲笑他,不屑其言行,等有朝一日他經不起社會潮流的催迫、淘汰,終於走到落敗之際,自然會被世人所遺忘。猶如五通仙人雖有天眼通,當其瞎眼之後,就一無是處了。
唯有精進修行所證得的般若妙智,不管肉身如何變化,於今生乃至盡未來世,都如隨身寶藏永遠不會喪失。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60 水底金影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有一位呆子來到一處大池塘邊,忽然看見水底映出真金的影像,於是大聲呼叫: 水裡有金子! 隨即進入水中挖著泥巴要找金子。挖了很久,弄得池水一片混濁,並且身體疲憊不堪...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9 觀作瓦瓶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有二人來到做陶器的展示會場,觀看工匠如何踩踏陶器旋盤而製作瓦瓶,彼此都看得津津有味。 後來,其中一人先行離去,前往會場中提供美食和珍寶的地方,吃飽喝足又獲得寶物...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8 二子分財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摩羅國有一位剎帝利,因為生了重病,知道自己不久人世。於是把二個兒子找來,告誡他們說: 當我往生之後,你們要善分財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