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斫樹取果(033)

  • 作家相片: 百喻經
    百喻經
  • 2024年6月1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33

斫樹取果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禪師語譯述解


 

從前有一位國王,種了一棵長得高大茂盛的果樹,這棵果樹會生長非常殊勝的果實,聞起來芳香,味道又甜美。當時有一個人來拜見國王,國王熱情招待他,並且帶他去欣賞果樹。國王對他說~~

這棵樹會生出芳香甜美的果實,不知道你能不能吃?

 

此人立刻回答~~

這棵樹如此高廣,我就算想吃,也不知怎麼辦?

後來,他想到一個法子,於是將樹砍斷,希望能採到果實,不料卻一無所獲而自勞苦,後來他想把樹重新種好,可惜樹已經枯死了。

 

 

﹝解﹞

一、佛陀是如來法王,具足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

  種種波羅蜜功德,猶如高廣大樹能生長殊勝的果實,倘若修行人

  生起樂欲波羅蜜門功德,當依教奉行,善解方便,豈可自墮凡塵

  ,自斷法門,等於砍樹取果,最後樹已死,果亦不可得。

 

  由此可見一般修行人的通病~~

  《一》亟得捷徑

     怕困難、怕吃苦、怕改變自己,所以不願腳踏實地修學,

     企圖找出最便捷的方式,最後反而灰頭土臉,一無是處。

   

  《二》欲求快速

     缺乏信心、耐心、決心,思惟成佛須要三大阿僧祇劫,第

     一次見道也可能要一萬世才能成辦,便覺得時間長遠,想

     儘速成就而使得修行過程拙劣,且法門粗鄙,終究法不染

     心。

 

  《三》投機取巧

     不下真功夫,不精進求法,只想研究一些旁門左道,最後

     學得一些花拳繡腿,表面看似乎懂了甚麼,實際上卻沒真

     本事。

 

  期望修行人都能真參實證,慎勿斫樹取果,才能與本心佛性相應,速證菩提。

 

二、一般世俗人為了功成名就,不欲循正途去努力,往往鋌而走險,

  雖偶有小成,但最後不是身敗名裂,就是功虧一簣。猶如身患重

  病,本應遵照醫囑服藥,慢慢調養才能恢復健康,但有些人會找

  一些偏方,以為能迅速治癒,此於眼前似有效益,日久便傷身害

  命。

 

  為了採摘大樹的果實,竟然砍倒大樹,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的思與行,將使一生困頓,一無是處。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梵天造物(061)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61 梵天造物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所有的婆羅門教徒總是這樣說: 大梵天王是世間之父,更是造物主,能創造萬物。   此等造物主的弟子們因愚癡病重卻誇稱有智慧,錯認自己也能創造萬物。於是告訴梵天王說:...

 
 
水底金影(060)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60 水底金影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有一位呆子來到一處大池塘邊,忽然看見水底映出真金的影像,於是大聲呼叫: 水裡有金子! 隨即進入水中挖著泥巴要找金子。挖了很久,弄得池水一片混濁,並且身體疲憊不堪...

 
 
觀作瓦瓶(059)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9 觀作瓦瓶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有二人來到做陶器的展示會場,觀看工匠如何踩踏陶器旋盤而製作瓦瓶,彼此都看得津津有味。   後來,其中一人先行離去,前往會場中提供美食和珍寶的地方,吃飽喝足又獲得寶物...

 
 
法性寶林MARK(300解析度)-深紅-黃框-PNG.png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