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爭辯毛名(049)

  • 作家相片: 百喻經
    百喻經
  • 2024年6月2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49

爭辯毛名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禪師語譯述


 

從前有二個小孩到河裏玩水嬉戲,於此水底得到一把毛,其中一個小孩說:

這是仙鬚。

 

另一個小孩說:

這是羆(註01)毛。

 

因為二個小孩諍辯不休,於是他們想起河邊有住著一位仙人(註02),就來到仙人住所,請求裁決他們的問題。

 

這時,彼仙人立即取出米和胡麻子,在口中含嚼之後吐在掌中,告訴小孩:

我掌中的東西好像孔雀屎。

 

﹝註﹞

一、

  是一種大熊,毛色棕褐,善爬樹、游泳,力氣大,能將

  樹拔起。

 

二、仙人

  六道之外,低於天道果報,高於人道果報的生靈。常修

  學高層次的禪定,具有神通,但缺乏智慧。

 

﹝解﹞

一、佛法的用途,原本是要讓眾生斷除無明煩惱,獲得安樂

  解脫,不管佛法有多少方便法,如何依眾生根性、機緣

  而應病設藥,都不能脫離這個訴求。

 

  然而,有許多人喜好研究佛學名相,或專事探索法義,

  談空說有,解析何者究竟、何者不究竟,倘若他人的理

  論與己相異,便大肆批判,視如寇讎。

 

  彼等人不去思惟、實踐何法能解決人生疑惑、困境,能

  否增長出世間般若妙智、熏習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卻只

  一味堅執己見,或架構自己的宗派體系,凡此皆為空話

  、戲論,終究對眾生苦難毫無半點益處。

 

  如彼仙人不思解釋毛名,早已脫離事物的真相,卻還要

  故弄玄虛,答非所問,與那些專事講述佛學奧義,混淆

  佛法真正的訴求,其本質都是一樣的。

 

二、世間有許多事情或問題,本來很簡單,但有些人卻將它

  弄得十分複雜,甚至好像無解一般。生活也是一樣,食

  衣住行可以簡樸,交接應對可以簡易,但世俗人為了滿

  足貪欲、私心,便去追逐豪奢,大肆鋪張浪費,最後,

  與正確的人生真諦永遠背道而馳。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水底金影(060)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60 水底金影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有一位呆子來到一處大池塘邊,忽然看見水底映出真金的影像,於是大聲呼叫: 水裡有金子! 隨即進入水中挖著泥巴要找金子。挖了很久,弄得池水一片混濁,並且身體疲憊不堪...

 
 
觀作瓦瓶(059)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9 觀作瓦瓶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有二人來到做陶器的展示會場,觀看工匠如何踩踏陶器旋盤而製作瓦瓶,彼此都看得津津有味。   後來,其中一人先行離去,前往會場中提供美食和珍寶的地方,吃飽喝足又獲得寶物...

 
 
二子分財(058)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8 二子分財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摩羅國有一位剎帝利,因為生了重病,知道自己不久人世。於是把二個兒子找來,告誡他們說: 當我往生之後,你們要善分財物。  ...

 
 
法性寶林MARK(300解析度)-深紅-黃框-PNG.png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