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讚父德行(009)

  • 作家相片: 百喻經
    百喻經
  • 2024年5月2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5月23日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09

讚父德行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禪師譯解


 

某甲在社會上略有成就,常於大眾之中讚歎自己的父親具有高潔的德行,說~~

我的父親十分慈仁,不會殺生害他、不犯偷盜、言語真實、行為正直,又常布施貧困。

 

當時,有某乙聽聞這些話,便跟某甲說~~

我父親德行勝過你父親!

 

諸人問某乙~~

你父親有何德行?請說來聽聽。

 

某乙回答~~

我父親從小就斷絕婬欲,完全沒有染污。

 

諸人問~~

你父親若斷婬欲,為何你會出生?

 

﹝解﹞

真實的事物,必須經過一種超然、理性、客觀的勘驗,才能成立。假如說話無憑無據,或誇大其詞,或無中生有,就會容易被戳破。然而,世間有些無智者,常想讚嘆自己或別人的德行,卻不知掩蓋自己的謊言,亦且不識被讚嘆者實際行誼,於是自我喧染過度造成反效果,欲拍他人馬屁卻拍到馬腿上,導致遭人癡笑詆毀。如彼某乙,心想吹捧自己的父親,不料竟然自相矛盾成為話柄。其實,縱使某甲讚嘆其父為真實,仍因吹捧的是自己親人,常會遭到嫌厭。

 

可見說話的內容、說話的時機與說話的對象是非常重要的。須知,一個真誠正直的人,每一句話都出自肺腑,心口如一;反之,虛偽矯飾者,其言語就會遮遮掩掩、虛虛實實,令人猜不透而產生疑惑。

 

修行亦然,雖要做到清淨內心,但外在的言行舉止仍非常要緊,如能﹝說對話,做對事﹞,就能創造善因緣,增益功德、福報,日久亦可影響內心,逐漸斷除無明煩惱。

 

然而,話究竟要怎麼說才算正確,並且不致引起誤解及負面效果呢?這就有賴修行人運用智慧去觀察、判斷、抉擇,始得成辦了。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水底金影(060)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60 水底金影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有一位呆子來到一處大池塘邊,忽然看見水底映出真金的影像,於是大聲呼叫: 水裡有金子! 隨即進入水中挖著泥巴要找金子。挖了很久,弄得池水一片混濁,並且身體疲憊不堪...

 
 
觀作瓦瓶(059)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9 觀作瓦瓶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有二人來到做陶器的展示會場,觀看工匠如何踩踏陶器旋盤而製作瓦瓶,彼此都看得津津有味。   後來,其中一人先行離去,前往會場中提供美食和珍寶的地方,吃飽喝足又獲得寶物...

 
 
二子分財(058)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8 二子分財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摩羅國有一位剎帝利,因為生了重病,知道自己不久人世。於是把二個兒子找來,告誡他們說: 當我往生之後,你們要善分財物。  ...

 
 
法性寶林MARK(300解析度)-深紅-黃框-PNG.png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