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飲竹筩水(038)

  • 作家相片: 百喻經
    百喻經
  • 2024年6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38

飲竹筩水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禪師語譯述解


 

有一個人遠行疲乏,十分口渴,忽見路邊的竹筩中有清澈流水,便盡情地喝足,然後,他舉起手,指著竹筩說:

我已喝完水了,你這筩水不要再流出來!

 

此人雖說好幾遍,但是竹筩水依舊流出,於是他嗔怒說:

叫你不要再流出水,你怎麼都不接受,到底是何故?

 

旁人見了,就拉著他走到別處去,並告訴他:

你是大愚癡人,既然已經喝完水,為何不離開,反而叫水不要流出來?

 

﹝註﹞

竹筩:筩,是竹管的意思。原文譯作《木筩》,與經文內容

   相違,故改為《竹筩》。

   這是用竹子截一段竹管,引導山泉水或溪水,流到一

   個水缸或某處之用,從前的鄉下多有此引水的方法。

 

﹝解﹞

世間人為貪求五欲鹹水,日夜渴飲,當飲得已經滿足了,便如是思惟:

我已經過度滿足,開始厭煩色聲香味觸五欲了,請你不要再讓我受到誘惑。

然而,此五欲總是在內心相續不已,無法迴避或斷除,一旦見到了,竟生起瞋恚:

叫你這個五欲趕快斷除,不要再生起,為何一直讓我見到?

 

這時,有智慧的人跟他說:

你想離開五欲,就應當攝受六情,關閉狂亂的妄心,才能獲得解脫。

 

五欲是凡夫果報的必然,也是六道輪迴的推動力,在禪定的鍛鍊中,必須先做到﹝離欲惡不善法﹞,否則終將徒勞無功,永不得定。

 

假如修行人一面講修行,一面卻耽溺五欲,則為刀鋒舔蜜、飲鴆止渴,非但無法開悟見性,反受其縛而煩惱叢生,導致造下無邊惡業。

 

反之,內心厭惡五欲,亟欲除之,結果五欲更加干擾其心,此為心理上的反作用力,非修行正法。修行應隨順機緣、果報慣性,逐漸地將惡念、惡行消彌,讓善念、善行增長,才是如實如法,才能創造真正的功德。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水底金影(060)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60 水底金影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有一位呆子來到一處大池塘邊,忽然看見水底映出真金的影像,於是大聲呼叫: 水裡有金子! 隨即進入水中挖著泥巴要找金子。挖了很久,弄得池水一片混濁,並且身體疲憊不堪...

 
 
觀作瓦瓶(059)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9 觀作瓦瓶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有二人來到做陶器的展示會場,觀看工匠如何踩踏陶器旋盤而製作瓦瓶,彼此都看得津津有味。   後來,其中一人先行離去,前往會場中提供美食和珍寶的地方,吃飽喝足又獲得寶物...

 
 
二子分財(058)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百喻經》058 二子分財 僧伽斯那尊者撰 求那毘地法師譯 淨元導師語譯述解   從前摩羅國有一位剎帝利,因為生了重病,知道自己不久人世。於是把二個兒子找來,告誡他們說: 當我往生之後,你們要善分財物。  ...

 
 
法性寶林MARK(300解析度)-深紅-黃框-PNG.png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