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安心法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禪語篇》003

安心法


 

禪宗法脈從初祖達摩創立開始,到了六祖慧能為一脈單傳,然後分支成五宗,即臨濟、曹洞、法眼、潙仰、雲門,再加上楊歧、黃龍,稱為五家七宗。

 

禪宗各派雖教學法有差別,但仍秉持﹝以心印心﹞、﹝傳佛心印﹞、﹝直顯本心,見性成佛﹞的風格。譬如二祖慧可向達摩請法:

我的心不安,請師父幫我安心!

達摩回答:

你把心拿來,師父幫你安!

慧可沉思一會兒,說:

我找不到自己的心!

達摩回答:

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

 

一般人常習慣性的以為心就在自己身上,為何禪者卻那麼麻煩的繞圈子找心,卻還認為找不到呢?其因如下:

一、凡夫永處於妄想、雜染中,不但不會刻意找心,亦且不

  識心為何物?心在何處?

二、精進的禪者深知自己在凡夫地,亦覺知凡夫心非真心、

  佛性本心,只因缺乏般若妙智去覺察、明辨、印證,因

  此要竭力將那個被無明煩惱蓋覆,所謂﹝父母未生前的

  本來面目﹞,即是佛性本心找回來、或者說顯發出來。

 

達摩運用一種﹝直觀﹞教學,讓慧可﹝返照心源﹞,能不假思索而直接相應,這個法門就是﹝安心法﹞,當下慧可便開悟了。

 

其後,三祖僧璨請示二祖慧可:

我因業障重而染上風疾,請師父幫我懺罪!

慧可回答:

你把罪拿來,我幫你懺罪!

僧璨想了很久,說:

我找不到罪障在哪裡啊!

慧可回答:

我已經把你的罪懺除淨盡了!

 

須知心性本空,不在內、外、中間,離心則無法,罪障之法由心所生,倘若不刻意執取,則此罪障自然除滅。二祖慧可

紹繼初祖的衣缽,將﹝安心法﹞很巧妙的傳給三祖僧璨。

 

接著僧璨傳四祖道信,道信傳五祖弘忍,弘忍傳六祖慧能,都不離﹝安心法﹞,又能隨緣自在,應變無礙。五家七宗謹守法度,一脈相承,要在吾等尋得回佛家的路,如五祖傳衣法給六祖說:

不識本心,學法何益?

 

安心之後,便能識自本心,悟自本性,如六祖說: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

 

期勉禪者於二六時中﹝掌握現前一念心﹞,活得安祥灑脫、安樂自在,切莫做那拖著肉身的活死人!

 

16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瓶中鵝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禪語篇》002 瓶中鵝 唐朝有一位名叫陸亙的刺史,某日,他去請教南泉普願禪師說: 有一隻鵝從小養在瓶子裡,當鵝漸漸長大了,卻因為瓶口很小,鵝出不來。請問如果不損壞瓶子,要怎麼讓鵝出來? 南泉禪師沉默了一會兒,忽然大聲叫喚陸亙,陸亙立即應諾。於是禪師說: 出來了! 陸亙當下有所體悟! 這個公案有許多人解釋過,網路查詢便知,所以不再重複那些內容,而是要從另外的角

見與不見何事物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禪語篇》001 見與不見何事物 宋朝青原惟信禪師提出一個參禪的三個階段~~ 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第三,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茲略加說明~~ 第一個階段: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指尚未參禪的凡夫,不知有修行,不識佛法何物, 凡事以自我為核心去分別好惡取捨,執取一切見聞 覺知的假法都是真實。即所謂﹝執妄作真﹞。 第二個階段:見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