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種性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修行的種性
如果把世間人加以分類,可採用的方法很多。譬如:用善惡分類、膚色分類、國家分類、地域分類等等。而目前最熱門的則有財富分類, 如比爾蓋茲叫全球首富,王永慶叫台灣首富。同樣的,從修行的立場,也有區別根機和因緣的分類,叫做修行的種性。
或許你會質疑: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可修行成佛,為甚麼還要分別其種性?﹞
沒錯!種性的分類如以佛性為根源去探究,實無多大意義,這就好比信仰一樣,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信基督、有人信佛、有人信媽祖。但佛陀卻從大悲心流露,視﹝一切眾生皆是佛子﹞,不論你信不信,信甚麼,都是平等無別。
只不過,在現實的世間裡,仍然有六道輪迴, 有無盡的雜染,而被所謂﹝五濁﹞~劫濁、見濁、命濁、煩惱濁、眾生濁所蓋覆、牽制,影響了一個人的感覺、思考、行為,及其一生的命運。這便是種性成立的原因。
意即,種性差別為果報差別,你再怎麼提倡人權,都無法否認貧富、貴賤、智愚在世間被不平等對待,當那些人權運動者須要經費時,他還是去向富人勸募,須要執政者配合時,也不免俗的去找有關係的高層來處理,而他委託的對象卻往往與其理想相違背。弄了老半天仍舊回到原點。
最近的預防全球暖化事件更有趣。大部份的參與者都是全球暖化的製造者,他們一面在台上作秀叫喊,一面大量的破壞地球生態。
你看!種性的形成藉由各個條件、環境,不斷的被塑造、被規定,日積月累,要沒有差別也難。
種性的類別
至於修行的種性,自與上述的範疇不同,這裡主要在強調﹝種性為天生﹞,不管你用甚麼方式區分,就是種性!
此有三種:凡外、二乘、菩薩。這個分法是從眼前的現象界直接切割,理論上大概如此,實務上很難歸納。
凡外,為凡夫外道,有將他分成二種的,現在放一起,是因為都是凡夫種性。執取世間,以自我為核心,墮於我見、我愛之中,表面看是修行,卻名凡夫。若加上為嫉妒爭勝、為得神通利益而修行,則稱為外道。
二乘,指聲聞、緣覺。為自求解脫,不問民生疾苦的修行人。此等雖屬於佛法中人,終不為佛所喜、所讚嘆,甚至評其為﹝焦芽敗種﹞, 意謂其利己心強,而無利他行。
菩薩,見眾生苦猶如自己的苦,亟欲助彼離苦,縱使犧牲自己的利益,仍在所不辭。
凡外、二乘、菩薩,在一世中並非固定,至未來世更無法確定。凡外,可能變成二乘或菩薩,二乘亦可能退墮成凡外,或發願而增上成菩薩。同樣的,若非已達到不退轉地的法身菩薩,則可能一念之間下墮凡外、二乘。
了解自己的種性‧以調整修行方向
總合論之,不管你是誰,都具備有三類種性, 但看它分配的比例和發露的時機如何,有時是凡外,有時是二乘、有時又是菩薩。所以,當你自稱菩薩、發願當菩薩之際,亦應反觀那凡外、二乘有否正在影響身心發展,有否扭曲願力,或有否產生邪見、邪行。
了解種性,可以調整自己修行的腳步和方向, 亦且感受過去的累世造業,其力能影響了一生,及決定種性的傾向。此時你將會更加謹慎,更加珍惜今生的勝緣,亦能規劃出自己要朝那個層次、面向去努力,而不致唐捐光陰!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再談菩薩道的團隊合作 有位學友於發表心得之時,十分讚嘆教團學友的團隊精神,他舉一例說明: 今年春季,福慧世界種印度紫檀,許多學友都來幫忙,手拿鋤頭、圓鍬,在大太陽底下揮汗又挖又鏟,雖然大家做得很辛苦,但內心卻感覺無限歡喜。這...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菩薩道的團隊合作 哪個修行人不想做菩薩? 哪個想做菩薩的人不行菩薩道? 然而,你知道真正的菩薩道是甚麼? 導師!我知道! 就是發四弘誓願,具四無量心,行四攝法,以四悉檀教化眾生。...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凡夫能當菩薩嗎? 我們常聽到周遭的親友報怨自己的貧困、卑微,或者能力不如他人,也經歷了許許多多奮鬥一輩子仍無法成就的案例,於是便相信宿命,以為自己生來如此。這個想法不能說全錯 ,卻有更正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