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組曲(006)
- 慧日集
- 3天前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天前
修行組曲
﹝006﹞
《之一》
你為什麼要修行?
為了證明自己讀了很多佛法資料?
為了確認自己比別人懂得更多、更正確?
為了讓大眾知道自己擅長演說佛法?
為了常住道場比外頭清淨?
為了不喜與世人爭名奪利?
為了生活安定、不愁吃喝?
為了一身是病?為了無聊?
為經營道場,闖出一片佛教事業?
為了環境?為了習慣、嗜好?
為了肯定自己?為了受人肯定?
你!為什麼?
《之二》
修行不是做給別人看
是自心世界相應展現
修行不是一句話,是一件事
不是坐下來談,是去生活
懂修行的人只管修行,不管是非、毀譽、成敗
不管受用不受用,結果如何也不相干
懂得修行,自然流露真性
舉手投足,都與佛德契入
明眼的人一望即知,何須多言?
好好修行
莫打妄想!
《之三》
修行容易
過日子難
修行
不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交接往來,都可以做
過日子
沒錢、沒人,就活不下去;有錢、有人,也恐怕活得苦
隨時隨地懷抱修行的意思
一定是愈活愈有滋味
一心一意只想過好日子,拼命地鑽營
這個煩惱是絕逃不掉的
《之四》
無捨不成修行
真正的修行在於能捨
捨財物、情愛、心苦、病苦
捨人我是非....
捨希望、捨絕望、捨目標
捨禪定、捨智慧
捨聖人、捨凡夫....
一切可思可想、可行可做、可觸可受
必能竭力而捨,不起一念貪惜眷顧
若不心地光明,慧心顯發者,佛祖欺誑人也!
《之五》
修行要從瑣碎的生活細節中體會
許多讀書人
常把﹝從書本上找道理﹞當做是修行
其實他連吃飯都不會
他是被我執牽著鼻子跑
只要一碰到境,開口閉口
不是哪本書怎麼寫,就是某大德怎麼說
如別人講的道理和自己研究所認定的道理不一樣
就說別人的道理不對、是邪見
又如看見別人沒事閒聊
就以為他們不精進用功,專講俗話,不像修行人的風格
這類讀書型的修行人
喜歡把自己塑造成有內涵、與眾不同的行徑
而在日常生活中挑三揀四、好惡分明
甚至講求氣氛品味,連穿一件衣服,也得研究適配的問題
完全違反了修行最根本的觀念~~自在、隨順
修行
如是堅持依著自己的性格、或所累積的知識去安排
豈非真理沒有準則,而成了各有各的真理了嗎?
修行
在穿衣吃飯裡,在送往迎來裡,在沒事呆坐的時候
辦事、聊天、出坡、休閒,哪樣不是真正的修行?
《之六》
修行應於日常生活中,專精制心
想到就做,不拘行住坐臥、交接往來
或動或靜、或獨或眾
儘量守住此心,不起好惡分別
念頭單一,不為境轉
心若澄明,立見自身煩惱多少
煩惱裡頭,因緣始終何事何物
於是行止運觀,靜慧發生
無明分分除斷,法身分分增長
縱使遍歷三界,六道出沒
究竟真金顯露,不懼污泥
一生依此,乃至千萬長劫猶不改易
仍不得悟者,願代一切眾生自墮拔舌
﹝註一﹞無明,煩惱的根源,其事即見與愛。
﹝註二﹞法身,證得般若妙智後,所顯發的清淨功德。
﹝註三﹞三界,世間的總稱,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註四﹞真金,即如來藏、法身、佛性。
﹝註五﹞拔舌,地獄名。
《之七》
修行是
哪邊出了毛病,就往哪邊開刀下藥
如果你喜歡哪些事物
最好立刻遠離它們,也許那是包著糖衣的毒藥
如果你不喜歡哪些事物
你應當試著去認識,或找個機會去做做看
當然,這裡中有一定的軌則
就是不能造惡業,或干擾了別人的生活及權益
一切的喜歡不喜歡,都由重重我執所生
如果你無法克服貪愛,將為自己帶來矛盾和苦惱
因此你一定要忍受短暫的懊喪
專找自己的毛病狠狠一刀,硬下猛藥!
《之八》
自己跟自己競賽
修行就是
不斷地突破自己的瓶頸
超越體能和智力的極限
修行要面對無奈的現實
生活在無聊又無趣的環境中
你必須把自己當做一粒圓球
驀直地、毫不猶疑、沒有半點眷戀地滾過去
而且面帶微笑,毫髮無傷
當然,也許因你是凡夫
所以才看不見自己的心
但你不能看不見自己的一舉一動
你可能無法控制念頭內的幻覺
卻必須專心一注地達成心與言行的合一
這是一個由不得自己的人生旅程
莫管別人做了什麼
緊守六根門頭,勿讓煩惱賊入
澈底打垮
那深藏無始劫來的堅執!
《之九》
修行人退失道心三步曲:
第一步~~精進曲懷抱希望,勇猛精進
逢人必論佛法,殷殷勸勉
處處以道場為依歸
開口閉口都是﹝師父﹞
第二步~~迴旋曲理想與現實衝突
不知己過,執著己見
貪欲難捨,嗔怨難消
反謂修行無益,甚乃生出疑心
感覺道場不再是堅實的依靠
而眼前的聖者
成為識見與行徑比自己高明不了多少的凡夫師父
第三步~~退墮曲進退取捨之時,講求自身立場
寧可損道,慎勿損己
遊說親友,勿過份信任師父和道場,以免將來受害
製造口舌是非,混淆大眾視聽
儼然俗人,假名修行
﹝記﹞
出家生活過得久了,心志容易銷磨,若無時刻檢省惕厲,恐
將墮落而不覺知。畢竟了解自己為一介凡夫,禪定、智慧均
不具足,如真有一天大限來臨,何能看清是佛,抑是魔?因
此,每於臨睡前思惟反觀,庶幾俯仰無愧!
《之十》
修行成果鑑定第一階~~
明、淨、善、柔
明,知見明了
於因緣果報明晰
解知諸法如幻,不以世法觀世間
淨,內心澄澈
不為物役形拘,思惟自在無礙
善,慈悲發露
常能利濟眾生
柔,言行溫和親切
有諸,真修行人
無者,口說心迷,邪偽之人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平常心 ﹝009﹞ 有平常心的人,沒有順逆境 因為平常心是出世間的心,而順逆是世間塵境 一菩提、一煩惱 沒平常心的人,不能轉順逆境 因為雜染依心,復由此心生種種順逆 此心順時,念念順念 此心逆時,念念逆念 是順是逆,用意分別即有處處的煩惱 這就是無明 ...
清淨心 ﹝008﹞ 清淨心離言絕相,不可施設,不可言有或無 若有一語說清淨心者,即為戲論 清淨心可證,唯信成就者能知 如鏡因垢染故,不能顯相 若拭去此垢, 使鏡漸明一分,則應物之功增一分 明十分,增十分,無物不應 清淨心亦復如是本來具足...
正見緣起 ﹝007﹞ 世間的一切都是剎那、剎那永不止息的遷流 亦即沒有一件事物絕對的不變易 因此,修行人於過往的知解 若經常一味地肯定,而不加思索,毫無疑情 那將是十分危險的妄念 換句話說 用俗智慧來順應六根,則永不得正覺解脫 要能正見緣起,才能掌握真確的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