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順修行(005)
- 慧日集
- 4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3天前
隨順修行
﹝005﹞
﹝005﹞
《之一》
修行要講求方法
切切不可盲修瞎練
譬如坐禪之時
妄念奔馳,坐也坐不住
這時可起來經行,或去散散步
看看花草樹木、青山白雲
或喝杯茶,或做一些消遣娛樂
但求將此妄念先行舒解
再來入坐,反而容易得定
唯舒解應有一個限度
若過於放縱,或趨向惡行,破諸重戒
又增添新的妄念,恐將成為禪定的障礙
因此,修行人於中須仔細推敲
詳審自己的根性、機緣如何,然後隨順修行
如引江入海,不使堵塞、泛濫,或任意流竄
即是善修行的人了
《之二》
吾人此心,猶如輪轉,如幻如化
染淨皆如是,無有過此者
若能於此生滅變化中,確切掌握每一念心
是善是惡,是淨是染
隨順修行,當能逐漸遠離煩惱
常覺光明徧身,喜樂安隱
非一般世俗所可知解者
若無此相,即是修行尚未得力
或以我執妄斷行門,致生散亂昏昧之病
概與佛法無關也
﹝解﹞
一、修行首應掌握現前一念心,活在當下,這才是
真正的隨順修行。倘若將隨順解作不為己意者
,便如俗人的《傾聽自己的心聲》,將與《堅
持己見》的我執一樣,不但不得佛法深意,甚
且功敗垂成。
二、修行必須講求中道,所謂不急不緩、不寬不嚴
,該神聖莊嚴時則神聖莊嚴,該精進不懈怠時
則精進,該適度放鬆時則放鬆。
不論是念佛、持咒、禮佛、誦經、坐禪,參禪,
或獨一靜處,專精思惟,都應保持正念,不放
逸住。
如其不然,率爾講一個隨順修行,恐被誤解為
隨便、隨興,致使修行的本意變質,反成障道
因緣。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平常心 ﹝009﹞ 有平常心的人,沒有順逆境 因為平常心是出世間的心,而順逆是世間塵境 一菩提、一煩惱 沒平常心的人,不能轉順逆境 因為雜染依心,復由此心生種種順逆 此心順時,念念順念 此心逆時,念念逆念 是順是逆,用意分別即有處處的煩惱 這就是無明 ...
清淨心 ﹝008﹞ 清淨心離言絕相,不可施設,不可言有或無 若有一語說清淨心者,即為戲論 清淨心可證,唯信成就者能知 如鏡因垢染故,不能顯相 若拭去此垢, 使鏡漸明一分,則應物之功增一分 明十分,增十分,無物不應 清淨心亦復如是本來具足...
正見緣起 ﹝007﹞ 世間的一切都是剎那、剎那永不止息的遷流 亦即沒有一件事物絕對的不變易 因此,修行人於過往的知解 若經常一味地肯定,而不加思索,毫無疑情 那將是十分危險的妄念 換句話說 用俗智慧來順應六根,則永不得正覺解脫 要能正見緣起,才能掌握真確的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