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修行人須知(004)

  • 作家相片: 慧日集
    慧日集
  • 5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4天前

修行人須知

﹝004﹞


 

修行人須知:

一、不可炫耀悟境

二、不可依經解義,恃為己悟

三、不可妄心推尋真理,捕風捉影

四、若有所見,不論佛魔,一律斬除

五、久修不悟,終不懈怠 

 

﹝解﹞

一、悟境是一種自覺自證的狀態,離言絕相,沒有任

  何形容詞所能比擬,故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二、讀書人最喜把經典裏的文字,透過知識性的理解之

  後,當做佛法憑藉,這是以凡夫心揣摩聖意,本已

  離題甚遠,卻還要執持己見,是己非他,實在可憐。

 

三、俗話說﹝吃沒三把甕菜,就要上西天﹞,修行人最

  容易犯的錯誤知見有五種,即身見、邊見、見取見

  、戒禁取見、邪見。這都是初學或淺學,於佛法的

  理論不求甚解,才會產生如許繆思。

 

四、修行的過程常會認假作真,把解知當證悟,因此,

  不論佛、魔,都可能是由一念妄心妄動而幻化的影

  塵,必須澈底放下,無執無取,不被任何境界迷轉

  ,才能真正的超脫。

 

﹝記﹞

一、有一位居士常於人前人後宣說自己悟到甚麼境界,

  當有人質疑時,立刻變臉與對方爭論,甚至吵得面

  紅耳赤,旁人對他說:

         你不是已經開悟了嗎?怎麼還那麼執著放不下呢?

 

         該居士回答:

         我的悟境十分高超,非爾等凡俗所能理解,你們怎

  能任意執疑我呢?你們不過一介凡夫而已,而我已

  達聖位了!

 

          該居士平時喜好研讀佛教聖典,但我執、習氣迄未

  稍減,亦且不肯為社會人群付出,平日專事自誇,

  其他一無是處。此乃妄想熾盛者,與真正的開悟毫

  無關聯。

 

二、一般凡夫剛開始修行往往一頭熱,時日久了,常認

  為自己根性較差,雖修行多年,卻仍無法了解佛法

  的真實義,所以就不想修行了。

 

         其實修行應是累世修,除非你是補處菩薩或上利根

  人能當生成就、即刻開悟,否則,只能慢慢熏習,

  先做到消業增福,漸修漸悟,直到有朝一日佛性顯

  發為止。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平常心(009)

平常心 ﹝009﹞   有平常心的人,沒有順逆境 因為平常心是出世間的心,而順逆是世間塵境 一菩提、一煩惱 沒平常心的人,不能轉順逆境 因為雜染依心,復由此心生種種順逆   此心順時,念念順念 此心逆時,念念逆念 是順是逆,用意分別即有處處的煩惱 這就是無明  ...

 
 
清淨心(008)

清淨心 ﹝008﹞   清淨心離言絕相,不可施設,不可言有或無 若有一語說清淨心者,即為戲論   清淨心可證,唯信成就者能知 如鏡因垢染故,不能顯相 若拭去此垢, 使鏡漸明一分,則應物之功增一分 明十分,增十分,無物不應 清淨心亦復如是本來具足...

 
 
正見緣起(007)

正見緣起 ﹝007﹞   世間的一切都是剎那、剎那永不止息的遷流 亦即沒有一件事物絕對的不變易   因此,修行人於過往的知解 若經常一味地肯定,而不加思索,毫無疑情 那將是十分危險的妄念   換句話說 用俗智慧來順應六根,則永不得正覺解脫 要能正見緣起,才能掌握真確的行門...

 
 
法性寶林MARK(300解析度)-深紅-黃框-PNG.png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