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方法(003)
- 慧日集
- 6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5天前
修行的方法
﹝003﹞
會修行的人找問題
不會修行的人等問題
找問題才能發現疑點,一路跟踪
然後打破砂鍋問到底(註一)
這是觀中起止,由止達觀的工夫
等問題則多生妄想,正念不起
此即凡夫心不死,出離心不發(註二)
即成六道輪迴的業因
﹝解﹞
一、等問題發生,再來說問題是甚麼,要怎麼解決,
往往為時已晚。有智慧的人能洞燭機先,未雨綢
繆,先思惟可能有問題的所在,不讓問題有機會
浮現,所以就一路﹝沒問題﹞。
然而,沒問題的意思,仍須做到理事和融一味,
才不致說食不飽,流於空泛。修行人應確實踐履
,切記!
二、修學止觀禪法,於定心中起觀照,當達到止觀雙
運的境界時,猶如明鏡照物,同步顯相、覺證,
透析無差違。因此,不管事前事後,又哪有甚麼
問題存在呢?
﹝註﹞
一、打破砂鍋問到底
原文為打破砂鍋璺到底,《璺》,是紋路,指砂鍋
破裂之後,紋路裂到最底下,後改成《問》字。意
指,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弄明白的意思。
宋朝黃庭堅的《拙軒頌》:
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
此眼開,弄巧成拙,爲蛇畫足,何況頭上安頭,屋
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二、凡夫心不死,出離心不發
凡夫有二義:
其一,凡夫指一般世俗人、平庸之人。
其二,凡夫指我執、習氣深重,尚在六道輪迴的眾生。
凡夫與聖者相對立名,即尚未開悟證果的叫做凡夫,已
經開悟證果的稱為聖者。因各宗派對於開悟證果的定義
不同,此處不另作解說。
對世間產生貪愛迷執的心,叫做凡夫心;欲斷除煩惱,
解脫生死的心,叫做出離心。凡夫心障礙解脫、般若、
法身,永墮六道,生死輪迴,唯有出離心能令眾生尋得
佛性本心,不再於六道漂流。
﹝記﹞
許多學友來求法,總是一旁呆坐,不會提出任何問題,縱使
問他﹝有甚麼問題﹞,他的答案仍舊﹝沒問題﹞。
試問,沒問題的是誰?諸佛是也!凡夫眾生豈能沒問題,是
不知有問題、不以為那是問題、不會問問題啊!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平常心 ﹝009﹞ 有平常心的人,沒有順逆境 因為平常心是出世間的心,而順逆是世間塵境 一菩提、一煩惱 沒平常心的人,不能轉順逆境 因為雜染依心,復由此心生種種順逆 此心順時,念念順念 此心逆時,念念逆念 是順是逆,用意分別即有處處的煩惱 這就是無明 ...
清淨心 ﹝008﹞ 清淨心離言絕相,不可施設,不可言有或無 若有一語說清淨心者,即為戲論 清淨心可證,唯信成就者能知 如鏡因垢染故,不能顯相 若拭去此垢, 使鏡漸明一分,則應物之功增一分 明十分,增十分,無物不應 清淨心亦復如是本來具足...
正見緣起 ﹝007﹞ 世間的一切都是剎那、剎那永不止息的遷流 亦即沒有一件事物絕對的不變易 因此,修行人於過往的知解 若經常一味地肯定,而不加思索,毫無疑情 那將是十分危險的妄念 換句話說 用俗智慧來順應六根,則永不得正覺解脫 要能正見緣起,才能掌握真確的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