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修行的生活(002)

  • 作家相片: 慧日集
    慧日集
  • 9月26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已更新:6天前

修行的生活

﹝002﹞

 

沒有慈悲行

就沒有成佛的機會

 

沒有般若智

就難作正確的慈悲行

 

沒有深禪定

就不顯出塵的般若智

 

沒有人世間

就沒有修行的生活

 

換句話說

修行不能抽離現實

而是在生活中,同步展現修行的質素

即是慈悲行、般若智、深禪定

 

﹝解﹞

凡夫修行,因各自的根性、機緣、願力、精進力、信心不同,導致其入手處千差萬別,開則八萬四千,閤則唯有一心,並分慈悲門、智慧門、禪定門三種,或三門齊發,或二門同步,或一門獨行。

 

但修到末了,便是慈悲、智慧、禪定三門和融一味,密不可分,由此顯發功德妙能,入不思議境,誠非凡俗之人所能覺知。這是修行初始,應先思惟、抉擇的方向。

 

﹝記﹞

有問:如何修行?

答曰:照顧好自己的念頭!

 

有問:如何斷煩惱?

答曰:穿衣吃飯!

 

有問:成佛之後如何?

答曰:到時再跟你說!

 

問,很難;答,更難。問與答,牽涉了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因緣開展,不是問或答的問題。

 

修行更是如此,到底為甚麼要修行?有甚麼功德利益?實際上都很抽象,無法說出一個梗概來。然而,當你修行真的﹝入港﹞了、相應了,你會將它當做生活中最要緊的事,甚至於是人生的全部。

 

這時候,你會把﹝得法﹞的成果澈底的顯露,那就是:慈悲、智慧、禪定三合一,成為無量波羅蜜的模樣了。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平常心(009)

平常心 ﹝009﹞   有平常心的人,沒有順逆境 因為平常心是出世間的心,而順逆是世間塵境 一菩提、一煩惱 沒平常心的人,不能轉順逆境 因為雜染依心,復由此心生種種順逆   此心順時,念念順念 此心逆時,念念逆念 是順是逆,用意分別即有處處的煩惱 這就是無明  ...

 
 
清淨心(008)

清淨心 ﹝008﹞   清淨心離言絕相,不可施設,不可言有或無 若有一語說清淨心者,即為戲論   清淨心可證,唯信成就者能知 如鏡因垢染故,不能顯相 若拭去此垢, 使鏡漸明一分,則應物之功增一分 明十分,增十分,無物不應 清淨心亦復如是本來具足...

 
 
正見緣起(007)

正見緣起 ﹝007﹞   世間的一切都是剎那、剎那永不止息的遷流 亦即沒有一件事物絕對的不變易   因此,修行人於過往的知解 若經常一味地肯定,而不加思索,毫無疑情 那將是十分危險的妄念   換句話說 用俗智慧來順應六根,則永不得正覺解脫 要能正見緣起,才能掌握真確的行門...

 
 
法性寶林MARK(300解析度)-深紅-黃框-PNG.png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