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修行的目的(001)

  • 作家相片: 慧日集
    慧日集
  • 9月2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9月26日

 

修行的目的

﹝001﹞

 

修行人不是為了獲得解脫而修,也不是為了成就功德而修,是捨其身命,為了拔度眾生的苦難而修。他必須忍受孤獨,忍受嘲諷,忍受一切的風霜雪雨、飢寒交迫。

 

作眾生師,朝夕無間的諄諄教誨;作眾生友,從生活中相互體驗,相互提攜;作眾生親,時常給予關懷和呵護。

 

有時要站在高峰頂上振臂疾呼,不管那狙擊手的槍口暗中窺視;有時處於深谷,不在乎清水或者濁流,總是默默的包容、承受。

 

因此,修行人的一生猶如驚濤駭浪,而歸去之後,卻留下無限的省思

。在起初,心中的惱亂絢爛恰似春花;到末了,竟然平淡得像個沒事人。這樣的修行人你當得起,還須印證什麼?

(於佛元2534年,西元1990年)

 

﹝解﹞

菩薩行者為利益眾生,寧捨身命,不顧安危,只要社會人群能得安和,則菩薩心意已足。然而,菩薩的人生並非榮華富貴、錦衣玉食,而是生活平淡、處事平常、內心平和。

 

菩薩的行儀並非眾生簇擁,前呼後應,而是讓自己的內心進入絕對的孤獨,不管周遭多少毀譽,都不會動搖其志。


﹝記﹞

佛元二五三四年初夏,一位虔誠護持的真實佛子,因車禍往生。乍聞此訊息,竟失定而哀痛逾恆,獨自駕車至東部。坐在海邊看海,忽然有省。

 

於是狂心頓歇,見一切眾生都是作繭自縛,在妄想的牢籠裏過著春秋大夢,惟有發願當菩薩,利濟世間,才是最值得稱道者。

 

如今,看待世間種種都如夢幻泡影《01》,修行也好,度眾也罷,已是﹝建水月道場,作空花佛事,降鏡裏魔軍,度如幻眾生《02》﹞了。

 

隔年,佛元二五三五年五月一日,創立法性寶林教團,誓願推展新人類、新社區、新環境的三新運動。

 


﹝註﹞

01:夢幻泡影

  謂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好像作夢、幻術、泡沫、

  影子一般。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

  作如是觀。

 

02:建水月道場,作空花佛事,降鏡裏魔軍,度如幻眾生

  菩薩誓願度眾,應心空境空,不可執著世間,因為一切

  法都是如幻如化、虛妄不實的假相。

 

  欲行菩薩道,就必須澈底放下、究竟捨離,不管修行或

  度眾,都要與佛性本心相應,切切不可被現前的道場、

  佛事、魔軍、眾生所迷惑。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平常心(009)

平常心 ﹝009﹞   有平常心的人,沒有順逆境 因為平常心是出世間的心,而順逆是世間塵境 一菩提、一煩惱 沒平常心的人,不能轉順逆境 因為雜染依心,復由此心生種種順逆   此心順時,念念順念 此心逆時,念念逆念 是順是逆,用意分別即有處處的煩惱 這就是無明  ...

 
 
清淨心(008)

清淨心 ﹝008﹞   清淨心離言絕相,不可施設,不可言有或無 若有一語說清淨心者,即為戲論   清淨心可證,唯信成就者能知 如鏡因垢染故,不能顯相 若拭去此垢, 使鏡漸明一分,則應物之功增一分 明十分,增十分,無物不應 清淨心亦復如是本來具足...

 
 
正見緣起(007)

正見緣起 ﹝007﹞   世間的一切都是剎那、剎那永不止息的遷流 亦即沒有一件事物絕對的不變易   因此,修行人於過往的知解 若經常一味地肯定,而不加思索,毫無疑情 那將是十分危險的妄念   換句話說 用俗智慧來順應六根,則永不得正覺解脫 要能正見緣起,才能掌握真確的行門...

 
 
法性寶林MARK(300解析度)-深紅-黃框-PNG.png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