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梁武帝和達摩祖師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梁武帝和達摩祖師


有學友請示禪宗的公案,即梁武帝和達摩祖師的對話。聽說,他們在正史上並沒有碰面,但在禪宗史中卻流傳不已。

這一段對話是這樣的:

武帝問達摩:我建了這麼多寺廟,有沒有功德?

達摩答:無功無德!

武帝又問:甚麼是聖諦第一義? 達摩答:沒有聖諦第一義!

武帝再問:現在是誰面對我呢? 達摩答:不認識!

 

其實,武帝和達摩有無見面,見面之後有無交集,或者誰的境界較高,都非禪宗討論的重點,你今天拿武帝來大作文章,批評他的膚淺,或感慨達摩懷才不遇,導致一葦渡江,就是不懂禪的思考,及禪師編寫教材的訴求所致。

 

譬如在課堂上,老師要講一個道理給學生聽, 惟恐教條式的說理太呆板,於是先舉一個例子或故事,再從中引喻、詮釋,以提高學習興趣。禪宗的公案亦然,故事的時代背景縱使有誤,仍不影響其教學效果。

 

現在,導師以個人立場,直接說這個公案。

 

  

建寺有無功德? 

 

第一個問題:建寺有沒有功德?

此應有四種面向:

第一種,如建寺的動機是為了度眾,讓更多眾生獲得解脫,自然有功德。如是為了誇耀己能,讓人知道自己的護法心意就沒有功德。

 

第二種,不管建寺的動機為何,如建完之後, 有高僧住持傳法,一定有功德。如動機正確, 但建寺者無知,讓一位假修行人來住持,邪正不分,壞亂佛法,則沒有功德。

 

第三種,建寺是有相法,非無相法,依禪的思考,任何修行、護法,都必須離相離念,才有真實功德,否則即墮入世俗見,反成障礙。

 

第四種,只要論及功德,都不離世間,而世間一切無非受報,豈有功德可言?

因此,達摩回答﹝無功無德﹞,即直接彰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何來功德之想像?

 

  

有無聖諦第一義? 

 

第二個問題:有沒有聖諦第一義?﹝即勝義﹞ 諸佛法有二諦,世俗諦和勝義諦。

世俗諦是假有、表相;勝義諦是真空、表性。既名假有,其體性即是真空;雖言真空,不廢假有宛然。

欲得勝義諦,應從世俗諦超越;欲隨順世俗諦,應能掌握勝義諦的內涵,才能成辦。

換句話說,世俗諦或勝義諦的名稱設置,均為教學方便,並無實質。如一味執取有甚麼究竟、方便,即是凡夫的相對性思考,不是絕對待思考。

這就像有些人常爭論哪種佛法最高級,哪種佛法較低級,而不去看看自己到底是誰?站在哪裡?受甚麼果報?

♘管拼命的說,不管自己有無資格說。鸚鵡講話時,不知自己是鸚鵡,誠乃戲論,完全沒有意義。

 

所以達摩回答武帝時,正是提醒武帝~ 

一、你是誰?

二、如你不自知是誰?怎能有此問?

三、如你自知是誰?怎會有此問?

 

其次,當勝義諦的理論被建立之後,所有的學者便遶著這個名相打轉,為破執故,達摩才回答﹝沒有﹞。



有沒有相對性? 

 

第三個問題:有沒有相對性?

世間一切不離相對性,前後、左右、內外、上下、有無、斷常、生滅、增減、來去、空不空等,都是相對安立。當武帝讓自己站在某一固定的位置之後,又要讓達摩來自行確定他的位置,而達摩則逆向操作,先讓自己消失,亦讓武帝無任何憑藉可用。此時,一切對立不見, 當體即空,唯顯中道的作用。

 

第一個問題,破假顯空。

第二問題,連空亦空。

第三個問題,用即中道。

 

第四個問題,是導師的問題。

遊戲文章,看看可以,不可當真!

 



17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再談菩薩道的團隊合作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再談菩薩道的團隊合作 有位學友於發表心得之時,十分讚嘆教團學友的團隊精神,他舉一例說明: 今年春季,福慧世界種印度紫檀,許多學友都來幫忙,手拿鋤頭、圓鍬,在大太陽底下揮汗又挖又鏟,雖然大家做得很辛苦,但內心卻感覺無限歡喜。這...

菩薩道的團隊合作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菩薩道的團隊合作 哪個修行人不想做菩薩? 哪個想做菩薩的人不行菩薩道? 然而,你知道真正的菩薩道是甚麼? 導師!我知道! 就是發四弘誓願,具四無量心,行四攝法,以四悉檀教化眾生。...

凡夫能當菩薩嗎?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凡夫能當菩薩嗎? 我們常聽到周遭的親友報怨自己的貧困、卑微,或者能力不如他人,也經歷了許許多多奮鬥一輩子仍無法成就的案例,於是便相信宿命,以為自己生來如此。這個想法不能說全錯 ,卻有更正的必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