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禪生活的真諦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農禪生活的真諦
佛世的出家人過的是托缽乞食遊行四方的生活,就像金剛經裡描述的,當近午時分,便﹝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甚至還要﹝次第乞已﹞,而且乞不過七家。
當時的戒律嚴禁出家四種﹝邪命﹞:
其一、不得做生意及蓄奴婢私產。
其二、不得墾土掘地,種植田園。
其三、不得占卜算命,從事醫療。
其四、不得參預世事,結交權貴。
這四種在印度被列為必要條件的觀念,到了漢地卻剛好相反,孰是孰非,恐怕無法用辯論來解決,風土、民俗、種族、地域、習慣、信仰,所創造的文化內涵與思考邏輯,於中印之間本已南轅北轍,加上人為的刻意,宗派的藩籬,佛教在中國,應稱做﹝中國式佛教﹞,在日本,則稱﹝日本式佛教﹞,在台灣,即為﹝台灣式佛教﹞。
更有甚者,稱古代佛教、現代佛教;各宗各派佛教,或某師佛教的一人佛教,異言堂的佛教,正枝繁葉茂不斷的朝世界各角落滲透、融合、衍化。
閒話至此,要請各位來看唐朝的高僧─百丈禪師。
本來,佛教傳到中國之後,一向被中國人輕視的乞食,便逐漸式微,代之以皇室貴族的布施供養,直到百丈禪師,即制定了﹝叢林清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百丈禪師身體力行,有一天,弟子們因為擔心師父的老邁無法勝任粗活,便將他的農具藏起來,結果百丈禪師竟一日不食,弟子們只好把農具歸還。
一面參禪,一面自耕自食的﹝農禪﹞,讓出家人不再永遠依賴居士供養,斷絕一切的攀緣, 卻也斷絕了居士植福的良機。
自修行的立場觀察,由農禪而﹝藉事練心﹞, 事無分輕重,通達者為尊;人無分貴賤,超越者為貴。所以古人悟道之後,﹝多能作鄙事﹞,但並不代表其只會這個,應該是﹝上台擅說法,下台勤作務﹞。意即,不可將農禪生活據為擋箭牌,開口閉口,或動或靜,則一味﹝農禪﹞、﹝農禪﹞的。
農禪生活確是一種修行的方式,但沒有甚麼了不起的地方,看你自己想過甚麼日子,有人嚮往陶淵明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平淡自然,有人羨慕公卿紅頂、絲竹歌舞的燦爛瑰美。
至道不容揀擇,唯求順性而已。如果你想過農禪生活,就應從這個角度切入。不是逃避現實、責任,而是﹝我是這種人﹞!﹝我想這樣過﹞!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再談菩薩道的團隊合作 有位學友於發表心得之時,十分讚嘆教團學友的團隊精神,他舉一例說明: 今年春季,福慧世界種印度紫檀,許多學友都來幫忙,手拿鋤頭、圓鍬,在大太陽底下揮汗又挖又鏟,雖然大家做得很辛苦,但內心卻感覺無限歡喜。這...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菩薩道的團隊合作 哪個修行人不想做菩薩? 哪個想做菩薩的人不行菩薩道? 然而,你知道真正的菩薩道是甚麼? 導師!我知道! 就是發四弘誓願,具四無量心,行四攝法,以四悉檀教化眾生。...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一輯》 凡夫能當菩薩嗎? 我們常聽到周遭的親友報怨自己的貧困、卑微,或者能力不如他人,也經歷了許許多多奮鬥一輩子仍無法成就的案例,於是便相信宿命,以為自己生來如此。這個想法不能說全錯 ,卻有更正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