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與惡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24
善與惡
此言善與惡的名相,概依娑婆眾生心所安立,雖說
不離佛性作用,卻非真正的佛性。佛法中談善,則
分為二,一指佛性清淨絕待純善,次指與惡相對的
善。本文的善為從相對的善立論。
善者,良知良能、惻隱之心,凡一切正面的、增上
的人生觀,能讓自己心調柔軟、包容體諒及歡喜為
他人、社會付出的身口意,都可稱作善思、善行。
惡者,惡念、惡見、惡言、惡行,能令人產生分別
對立、瞋恨爭鬥,致使言行偏邪,傷害他人,破壞
社會和諧等。
善與惡是相對,不是絕對的,是遇緣乃發,非無端
生出善惡。意即,善惡的力能於果報尚未現前之時
,皆屬隱性,一但觸境則依其因緣和合的狀態,變
成顯性的善惡。
故知,善惡同時存在於凡夫自身,當一念善起,就
是善人,一念惡生,就是惡人。倘若今生的果報傾
向於善,且能遭逢善緣,則必顯發善心行,又此善
力,縱因今生果報使然,致面臨惡緣而發露惡心行
,雖難一時除滅,亦可被此善力消磨而減輕惡報;
反之,當果報傾向於惡者,雖逢善緣也只顯小善,
倘逢惡緣則顯大惡。
因此,不可硬加分別誰是善人?誰是惡人?只可勉
強從世間價值觀解說,此是善事、彼是惡事。至於
善惡的真相,概為果報發露的問題,切切不可執取
,以免墮入六道輪迴,不得出離。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善惡心行,往往是果報顯相,
致使意識有時惡的、雜染的;有時善的、清淨的,
如要達到純善無惡,必須去染還淨,超越果報的繫
縛,始得成辦。此為凡夫染淨和合的心性特質,唯
依修行能去染還淨,達到永遠純善無惡的境界。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31 法歸依 初入佛門,必先歸依三寶。 佛寶,指已經成就圓滿佛果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寶,即為諸佛、菩薩、祖師等所傳正信正見的教法;僧寶,是依此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佛寶與僧寶於佛教的信奉上較無疑義,但法寶則素來爭議頗大...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30 佛教不能講有神論或無神論 有人說佛教是無神論,但現在的佛教徒已經把諸佛菩薩當神明來膜拜祈求,所以現在的佛教早已成為有神論了。有人雖不將佛菩薩當神,仍直接認定佛教裡有神,如樹神、池神、河神都出現在經典裡,而八部眾的阿修羅...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29 略明我執 人生最艱難的,不是天災人禍,而是堅固的我執。尤其一介凡夫,內心被無明蓋覆而生起雜染的煩惱,影響了對人事物的正確判斷,便執取五蘊為我,執取我所對的一切境界為我所~~我所見聞、我所覺知、我所擁有、我在說甚麼、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