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業與輪迴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業與輪迴



講到﹝業﹞這個字,幾乎是耳熟能詳,縱非虔信佛子,也都常掛在嘴邊。如有機緣去求神問卜,甚或遭逢甚麼困境,就一定會開口閉口說﹝這是業﹞!似乎只有業深障重才導致流年不利。

  

凡此,都是對於業的一知半解及誤解所致,現在,擬從因果、思考及行為的層面上來作分析,幫助大家稍微懂一些﹝業﹞,至於要澈證﹝業﹞的更深意涵,那應為﹝悟後事﹞,非我等俗人能知了。

 

業到底是甚麼 

 

從字面解釋,業,即一種造作、行為,如學生寫作業、辦業務、商業、失業的業,都是這個意思。

從佛法的意涵來說,業,是眾生於六道輪迴的根本。有業才有輪迴,不管其或善或惡,由業行產生的因緣果報形塑世間的一切。

  

然而,一般人到底怎麼看待這個業呢?

 

有人自認業很重,表示確定它能計算重量或某種質素。有人形容﹝萬般皆不去,只有業隨身﹞,可見它與肉身無法分離。有人說業是一種力能,主張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都受到業的影響,足證業與世間的架構、價值、顯相和變化息息相關。

  

現在用比較淺易的方式來幫助大家了解~~

一、業,是一種想法或感覺。

二、業,是被創造的。

三、業的力能是失控的,無法自主。

  

業是一種想法或感覺

  

當一個人說自己的業很重之時,他必然有想像此業對於身心的摧迫,也感覺壓力的存在。譬如精神萎靡、內心不安,或覺得身體病痛卻檢查不出來,甚至認為諸事不順、厄運連連。實際上,那都是其人當前果報的想法與感覺作用,假如某朝一日因緣變了,想法、感覺也全變了。

 

復次,有以為﹝業在自己身上﹞的。 

某日,一位女眾來請法,說自己的業很重,於是請她把業拿來秤看看,她回答﹝業在身上﹞要怎麼拿?師父又請她指出業在身上哪個位置,以便幫她消業,結果找了老半天卻遍尋不得。這時,師父問~~ 

妳有沒有發現業是一種感覺? 

感覺業很重,感覺本身有業的時候很煩惱、很痛苦?

她回答~~

真的是這樣!

當我感覺自己的業很重時,煩惱就開始了,不知要怎麼辦?

 

因為有﹝業在身上﹞的想法,引生一切苦受的感覺,倘若透過修行把這個想法放下,則感覺也就同步消除。 

 

另外再作一比喻。

有人以為自己無緣無故被車子撞到,無緣無故跌倒,無緣無故賠很多錢,無緣無故生病住院。不用刻意去想,沒有任何原因,也不是故意的,仍舊會遭遇不幸,畢竟就是有這種業啊!

  

沒錯!從業的表現,不能說沒有那些現象,有些人處事公道,喜歡行善布施,卻常遭遇不幸禍事,旁人就說﹝好心沒有好報﹞,或說﹝這是他的業﹞,凡此,都是業表現於外的情形而已。

  

如冷靜觀察,同樣是人,同樣受那麼大的災難,有人會怨嘆﹝天公不公平﹞,把自己弄得意志消沉,人生一片灰暗。也有人說~~

諸佛菩薩庇祐,讓我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還好人還在,頭腦還靈光,還可以打拚!

  

一個正向、增上的想法,讓自己無殃無災,人生充滿光明希望!這即是修行的思考!

遇到業報的時候,可以用一種轉換念頭的心情來看待,無須在那裡憂愁啼哭,開口閉口業來業去,彷彿世界末日一般。反之,把它想成要走運了,不但心裏舒坦,做起事來也較積極,則不管甚麼善業、惡業,絕不會影響自己的命運!

  

業是被創造的

  

說到業,一定要了解它的性質,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

譬如,遇到一件歹運的事,半路被殺成重傷,或做生意失敗、家裡遭逢變故等等,往往怨天尤人,會去埋怨是被誰害的,如果某人不怎樣,我今天就不會這麼悽慘,其實這都是違反佛法及推卸責任的說詞。

  

所謂﹝自作自受﹞,從過去累劫多生輾轉造作的業,於今世機緣成熟,猶如一顆種子播在土裡,時間到了就發芽長高,最後茁壯成一棵大樹開花結果,而一般凡夫平常日用之際,對周遭環境總是漠不關心,等到有一天看見了,就嚇一跳說~~

這裡怎麼有一棵巨樹?

 

現前短暫的時間相尚且如此,何況無始以來沉淪六道,相續不斷的轉世,讓自己遺忘糊塗,致使不信因果,還要強辯自己無辜~~

我很善良! 

我沒有種惡種! 

我沒有結惡緣!

天可憐見的凡夫,不認帳亦不願承擔,當業報來臨時,自然放不下而生起無邊的煩惱妄想。如因這果報又引起仇恨對立,冤冤相報,就是再造新的惡業,永無了時。

 

修行人深知此理,就是要解冤釋結,思惟今日別人殺我、打我、罵我、害我之事,無非過去我所加諸於人,被討回去是應該的,這時內心歡喜、安定、自在,一切仇怨都化解。

  

換句話說,世間許多看似不公平的現象,如貧富、貴賤、美醜、身體全缺、子孫多少,緣於過去所造業因不同,今世的命格就有很大的差別,但凡夫總是這麼想~~

上天不公平、太殘忍,讓我缺手斷腳、貧病交迫 。

上天有那麼厲害嗎?這是自己所造做的一切,不但不能埋怨,反應如是思惟~~ 

今生的貧窮,為過去貪吝、搶劫、偷盜、詐騙及沒有行善布施有關,今生真想改變命運,轉貧為富,當知如何做!

 

有人認為貧窮的人要怎麼布施?實際上,布施是看心量,貧者布施一塊錢,可能勝過富者千百萬,不要只說自己業深障重,你現在不去做,或許下輩子更窮,何況布施不一定要出錢財,俗語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若無錢無力,還可以出嘴巴說佛法善語,都算是布施。 

 

現在講一個故事~~ 

有一次,佛陀去化緣,遇到一對貧窮的夫妻,他們沒有任何食物,只剩破衣褲,佛陀知道這對夫妻很可憐,也知道他們心地很好,所以就去向他們化緣,這對夫妻就開始商量~~

妻子說~~ 

我們過去沒有行善布施,今生才會這樣貧窮,現在佛陀來了,就將唯一的財產布施給佛陀吧! 

丈夫問~~ 

我們還有財產嗎? 

妻子說~~ 

有啊!就是破衣褲。 

丈夫問~~ 

人家大施主布施金衣、金袈裟,我們布施破衣褲,佛陀會接受嗎?

妻子說~~

不要緊,我們試試看。

於是他們拿著破衣褲供養,結果佛陀不但收下來,還集眾說明那對夫妻的因緣與發心,佛陀叫大眾把破衣褲剪成碎布,每個人補一塊,表示這對夫妻不只是供養佛,又能供養全體僧眾,因為佛陀有無量福田,而僧眾亦是了生脫死的聖者,所以這對夫妻就得到了國王賞賜金銀,變成富有的人。

  

欲知前世因,但看今世果;欲知來世果,但看今世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以及中國話的﹝禍福無門,唯人自召﹞,都充分詮釋了業是自己創造的意思。

  

業的力能是失控的

  

只要是凡夫就有因緣果報,有因緣果報就有業相,就會展現出生命體在六道輪迴相續不斷的力能,那是一種失控的、不可預知且無法自主的狀態。

  

然而,如仔細觀察仍可分析其程度上的差異,此等差異是從今生的立場作比,並歸納成最基本的五種類別~~

一、輕業與重業 

  受小傷、失小財、遭讒言為輕;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一生貧病困

  厄為重。 

二、定業與不定業 

  如壽命、生身父母皆不可更易為定;餘皆能因修行、布施的善業

  或造惡業而改變,為不定。

三、共業與不共業

  生活在相同的環境,受相同的果報,為共;個人於過去所造,應

  由自己獨受,為不共。

四、引業與滿業

  過去所造,致使引生六道果報,為引;既已生於某道,則應受當

  世一切果報,為滿。

五、善業與不善業

  因善法、善行招感的為善;不善法、不善行招感的為惡。

 

 除了這五類分法,還能不斷的細分,如過去業與現在業、樂欲業與不樂欲業、先報業與慢報業、貪業與非貪業、嗔業與非嗔業,或以修行思惟建立的世間業與出世間業、有漏業與無漏業等等。

  

此類因失控所致的八萬四千業相,都是從眾生心所生,起信論說~~

三界虛偽,唯心所作,離心則無六塵境界。

對一位不修行的人,內心恆常雜染,妄想永不消減,因此六道永遠的存在,而輪迴就是這樣來的。至於誓願上求下化的修行人,縱知業力不可思議,能讓凡夫煩擾狂亂,也會無怨無悔的精進不已。

 

惑、業、苦三道與輪迴 

 

由失控的業力,究竟如何影響凡夫的過去、現在、未來,產生何種變化,則可從輪迴的現象去看。 

 

在六道裏輪迴,此死彼生、彼死此生,一世緊接一世,譬如這一世做人,下一世當畜生,再下一世下地獄,再來做鬼,都是業的變化所引起。反之,假如沒有業,就不會有輪迴,不用擔心自己會不會當畜生、下地獄或做鬼。

  

其次,諦審輪迴的背後有一個連環勾索在暗中推動,才能讓輪迴生生不息,這即是惑、業、苦三道。

  

惑,指煩惱迷惑,理論上分為見與愛。因凡夫知見的謬誤,導致執取世間種種知識、經驗為真,而起分別。因對世間與己身的貪愛戀著,使得五蘊熾盛,迷惑本心,欲令覺性沉沒不起。

 

業,指身口意的造作。由有此惑,便去造業,如前述業的類別所言,不論是善抑惡,仍屬對於世間的分別執取,仍在惑道的範圍。


苦,即果報的顯發。善報、惡報都趨向六道,不得脫離。有人誤以為善業是對的,惡業才是錯的,這個觀念不正確。畢竟一切善惡諸業都被限制於世間六道,如僅行善業而沒有出世的想法,最後得到的只是人天福報,仍有可能遇境時又生起一念偏差去造惡,或者福報享盡之後,被前前世的諸惡業因牽引,終究下墮三塗。故知,一切執取世間價值觀的思惟,其根源都是煩惱,都會誘發造業,當然結果也都是苦報。

  

知苦則應修道

  

用苦、集、滅、道四聖諦的原理,將惑、業、苦逆向操作,即是~~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佛法講世間一切皆苦,不單說是苦的覺受~~苦苦,還包括了因緣無常的現象~~行苦,及事物毀損破壞的狀態~~壞苦。這三苦的力能來自凡夫眾生的煩惱所招感~~集,所以,知苦才能斷集,而欲斷集,首應探討相對建立的涅槃安樂境界~~滅,再依著正確的方法修行~~道。

 

慧能禪師說~~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佛法在世間講知苦斷集,不離世間覺是慕滅修道,這是立足世間,觀察、了解世間,再從世間超脫、證悟的意思。

 

復次,苦、集為染業,道、滅為淨業。意指染業,才導致輪迴,如為淨業,即是涅槃,已永斷輪迴,唯有無止盡的利益眾生而已。

  

修行人當去染還淨,令本心佛性顯發,則成佛可期!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很多佛子都會問: ﹝甚麼叫修行?﹞ 這個題目在佛教來說,是一個很平常、很普通,人人掛在嘴邊的名詞,所以,常聽學友之間彼此相互勸免﹝人生無常,要趕緊修行﹞的話。但如認真探討~~...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佛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出現於世的被需求,無非考量眾生的因果及思考,故其教學亦須隨順眾生心,才能如實接引,使之斷惡修善,傾向安樂圓滿的境界。 所謂﹝八萬四千法,法法菩提道﹞,有甚麼樣的眾生就用甚麼樣的法門去誘導...

勘驗修行的法益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勘驗修行的法益 佛法真能救世,能改變命運,讓人解脫世間一切煩惱,但你究竟了解多少佛法?是真是假?則必須透過種種勘驗,以免造成﹝膨風﹞。 關於怎麼修行的思辨 有問~~ 修行怎麼修?我到現在還不會修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