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佛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出現於世的被需求,無非考量眾生的因果及思考,故其教學亦須隨順眾生心,才能如實接引,使之斷惡修善,傾向安樂圓滿的境界。

  

所謂﹝八萬四千法,法法菩提道﹞,有甚麼樣的眾生就用甚麼樣的法門去誘導、對治。譬如四悉檀、五停心觀或三十七道品等,無非應病設藥,不一定是修學哪種法門才最殊勝。今有某些學者將佛陀在世的傳法,依之分成五個時期,這樣的分類雖不能代表真正的史實,但於教學運用上則符合娑婆眾生的機緣。

 

 

第一個時期,為純粹聲聞,唯小無大。 

佛陀應化於世間,有其時代、環境、人物諸條件,當時的修行人因身處戰禍、貧困及對宗教的疑情,亟欲從中自我超越,解答迷惑,是故,窮盡一生追求那至高無上的理,不涉俗事,不問民生疾苦,造成了聲聞性格。要度此類根機,必須隨順誘引,才能因勢利導,但實非佛陀出世的本懷。

 

 

第二個時期,即是聲聞上座,菩薩下座,小顯大隱。

聲聞因缺乏悲心,不能主動積極去面對眾生,以種種方便接引。但於自證解脫之後,即能掌握佛法的純正性,當一些初學菩薩來修行,聲聞的教授師角色,使菩薩獲得佛法知見,充實涵養,提昇其度眾的知能。

 

第三個時期,成聲聞、菩薩等流,大小並行。 

菩薩有了佛法知見,雖尚未發揮多大的功能,但與聲聞分庭抗禮,不遑多讓。此時的菩薩功德逐漸顯發,眾生逐漸擁護,相形之下,那些聲聞已捉襟見肘,漸無用武之地。

 

 第四個時期,為菩薩上座、聲聞下座,大顯小隱。 

菩薩才是佛陀嫡傳,聲聞是不得已的方便,既然菩薩已能傳法,何須聲聞?因此,聲聞見到自己的卑微無知,恥小慕大,亦發願回小向大。 

 

第五個時期,純粹菩薩,唯大無小。 

一切聲聞轉為菩薩,與本來的菩薩融合,架構出真實的莊嚴淨土。

  

這五個時期的教學,正是歷代祖師所共見並能澈底實施的,亦為法性寶林從創立迄今的傳法歷程,其中雖因創立者的悟境或有差異,致使無法完全吻合其內涵,但精神相通、思惟連貫,仍屬一脈相承,沒有任何違背之處。 

 

只不過,諦審早期初創的聲聞行者,是否已逐漸熏習出悲願?中期加入具足菩薩襟懷者,是否逐漸蘊涵了純粹佛法?這都是傳法之旅所要面對的課題。 

 

佛陀的教團這般衍化,法性寶林也是這般衍化,爾來正法的教團或許都是如此吧? 

 

然而應注意的是,在凡夫的世界裏,不管聲聞或菩薩,都同名﹝凡夫﹞,於尚未解脫之前,還是永遠站在凡夫的思考和感覺去面對境界,其成就的功德同樣微小得很。

所以,實不須太計較,誰是何種根性,但盡本份修行就對了!

  

當然,能真誠發願行菩薩道者,總是能創造奇蹟,超越極限,能迅速的蛻變、增上,這一點,絕對無可否認!


8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很多佛子都會問: ﹝甚麼叫修行?﹞ 這個題目在佛教來說,是一個很平常、很普通,人人掛在嘴邊的名詞,所以,常聽學友之間彼此相互勸免﹝人生無常,要趕緊修行﹞的話。但如認真探討~~...

勘驗修行的法益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勘驗修行的法益 佛法真能救世,能改變命運,讓人解脫世間一切煩惱,但你究竟了解多少佛法?是真是假?則必須透過種種勘驗,以免造成﹝膨風﹞。 關於怎麼修行的思辨 有問~~ 修行怎麼修?我到現在還不會修行!...

脫鞋置頂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脫鞋置頂 某居士自認﹝求法人﹞,在修行的路上總是我行我素,一付不解民生疾苦的姿態。不管這期間教團歷經多少事,他縱使聽見了、看到了,卻都冷眼作壁上觀,彷彿﹝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似的。如今經過十餘年修學,其志意忽然改變,奮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