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貪欲解析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14

貪欲解析


 

貪欲,是眾生於六道輪迴的特質之一,也是煩惱最

主要的根源。

 

貪欲的類別可分三種,錯認五蘊身心為實有,過度

執取,意即貪愛﹝我﹞的存在,名叫內貪;以自我

的認知、感覺,去認為外在的人事物可真實擁有享

用,名叫外貪;對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之依正二報,

及無情事物的現象,貪執不放,名徧一切處貪。

 

上述種種的貪欲,和俗世所講的貪欲有極大差異,

因此,要修行治貪實在很困難。這裏僅從俗世能夠

理解的,及佛法的觀念作詮釋。

 

一般修行人於初始一念起修,總喜歡將貪吃、貪財

看作很大的貪欲,要竭力改進,其實貪吃、貪財不

過是小貪而已。比起這個,貪求家庭幸福、健康長

壽,應為凡夫最容易忽視的大貪。致使稍微修些行

,懂些佛法皮毛,或者護持三寶植些小福,就斤斤

計較家庭有否更圓滿,身體有否更健康,人際有否

更和諧,殊不知此種看似正確的世間相,仍舊是貪

執,非正知見。

 

或許你會認為家庭的維繫和身體健康,是做人的本

份,應不能算做貪欲才對。但如仔細剖析,便知那

只是人性中自私、佔有的念想所致,也就是﹝自體

愛﹞延伸、擴大的結果,且又加上過去的聖人施教

,無非應病設藥,用諸穩定社會秩序,並在人類社

會中依著歷史文化的演進,形成了現前的社會生態

與共識。

 

其次,修行人亦有著無窮無盡的貪欲,即是了脫生

死、往生淨土。這兩種想法,本為修行的理想目標

,是向善的、增上的,為甚麼也是一種貪欲呢?概

以凡夫執取相對性的思覺,認為世間是苦惱而想要

出離,當其志意放在這上面時,就形成另一個堅固

的貪執,導致隨時以世間價值觀檢驗自己的修行。

一但認定沒有獲得預期的成就,即喪失信心而產生

煩惱,甚至質疑修行有問題。

 

可見不管哪一種貪欲,都是由凡夫的立場作觀察的

,非指何者為錯誤或罪業,畢竟都是凡夫的果報、

凡夫的生活,以及凡夫好惡之所趨,不得將它說成

是或非、好或壞,而應隨順每個人的因緣、習性與

思惟,才能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至若悟道聖者便能超越凡情,無貪無執,常住於空

,遠離戲論。然後興慈運悲,利濟一切,亦令自己

日益增上,妙證菩提,創造福慧淨土。

 

 



1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法歸依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31 法歸依 初入佛門,必先歸依三寶。 佛寶,指已經成就圓滿佛果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寶,即為諸佛、菩薩、祖師等所傳正信正見的教法;僧寶,是依此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佛寶與僧寶於佛教的信奉上較無疑義,但法寶則素來爭議頗大...

佛教不能講有神論或無神論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30 佛教不能講有神論或無神論 有人說佛教是無神論,但現在的佛教徒已經把諸佛菩薩當神明來膜拜祈求,所以現在的佛教早已成為有神論了。有人雖不將佛菩薩當神,仍直接認定佛教裡有神,如樹神、池神、河神都出現在經典裡,而八部眾的阿修羅...

略明我執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29 略明我執 人生最艱難的,不是天災人禍,而是堅固的我執。尤其一介凡夫,內心被無明蓋覆而生起雜染的煩惱,影響了對人事物的正確判斷,便執取五蘊為我,執取我所對的一切境界為我所~~我所見聞、我所覺知、我所擁有、我在說甚麼、我在...

Komentář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