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生的成就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人生的成就



這裡講的成就,應釐清凡聖及個人意願之差別。

意即,凡夫和聖者對於成就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即使同為凡夫,也因今生的果報互異,而對於成就的目標或實質有千差萬別的期盼。


凡夫的成就是甚麼?

能賺很多錢、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美滿、社會有地位等等,於凡夫的腦海裡除了這些事物,恐怕很難再容納其他了。假如在古代,應是做皇帝的成就最大,再來即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退而求其次,也要賺大錢當員外,再等而下之

,沒當官、錢賺少,則至少圖個家庭幸福,三餐過得去,這就是一般世間人的想法。


亦有人說~~

我雖得不到家庭幸福,有幸個人的身體還算健康。


但就算你得到了這些,或得一樣、兩樣,或一切俱得,就一定會感到滿意嗎?會快樂嗎?絕對不可能的。


每天打開報紙,看那當總統的,出門有保鑣前後護著,一般人能走到他身邊與他握個手,就非常高興捨不得洗手,小孩被總統摸摸頭,做父母的以為他福報好,如又能與其合照一張相,絕對會把它裝金框掛在大廳牆壁上,到了年老當祖父了

,對著孫子說以前阿公曾經與那時的總統照相。


可是觀察總統本人卻很可憐,說好聽點叫﹝人民公僕﹞,很偉大,說現實點的,其尊貴的背後是每天勞碌奔波,敵對黨攻擊他,同黨也要批評他,不管罵對罵錯,都要去應付,還想著要接待貴賓、開會甚麼的,簡直食不知味、睡不安隱,當總統煩惱可真多,這種生活方式不是旁人能想像的。這就是成就嗎?


現在來說財富。

最近報紙在報導某藝人的女兒被綁架撕票的事,歹徒說~~

◎◎常吹噓他很有錢!


有錢是錯的嗎?是罪惡嗎?

當然沒錯,也不是罪惡,有錢很好,代表臺灣真的很富庶,可是有錢所帶來的憂慮卻很大。強盜不會去搶乞丐,也不可能綁架他女兒,所以大企業家的孩子都要護送,綁票賠了錢倒無所謂,怕的是連命也沒了,讓整個家庭陷入惶恐不安之中

。可見有錢的人生所付出的代價非常高,當然不見得是最好的成就。


有人說~~

追逐名利自有其煩惱,但家庭圓滿應該就是成就吧!


其實,家庭圓滿仍是一句空話,究竟到甚麼程度才叫圓滿呢?例如孩子是自己生的,因此我不讓他結婚生子、不讓他外出讀書、工作,每天用繩子綁在身邊,這樣家庭能圓滿嗎?不可能!絕對衍生更多的困擾。至於那些自認為圓滿的家庭,

時間一到,便要勞燕分飛各走各的,俗謂﹝樹大分枝﹞,就是這樣。即使孩子們很孝順,一旦結婚生子住到別處去了,或遠赴他鄉生活,最多每天打一通電話回來,然後在孤獨的心靈中常這樣叨念著~~

孩子到美國已經二十年了,都沒有回來過,家庭圓滿有甚麼用?


無盡的思念,悽涼的﹝家庭圓滿﹞!


再說,感情非常好的夫妻,當另一半因故往生了,就哭得幾乎眼瞎,高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因從來沒分開過,所以才這麼痛苦,付出的代價實在很高。

或是說,丈夫是植物人,一直照顧他數十年,有人問~~

你先生已經是植物人了,為何不送到安養中心,還放在家裡照顧?


答案是~~

不行啦!我的家庭很圓滿的,要至死不渝!


結果病人都還沒有往生,自己恐怕先走了。你看!家庭圓滿又是甚麼?執取情愛,貪戀紅塵,致使無法慧劍斬情絲。


修行人則不然,有出世智慧,能了知一切都是因緣,會用理性、客觀的態度面對現前的果報,去開創自己最正確、最實際的人生。


他也許會把至親送到安養院,讓更專業者照顧,而自己則發揮所長,貢獻社會,利益眾生。遺憾的是,多數人不是這樣想,都被俗世的思惟給綁住,而浪費一生,無法做出甚麼好事。故知家庭圓滿並不代表成就。


世間所謂的成就,背後一定有其殘缺的一面,都不是正確的,如能站在佛法的立場看待,人生就不一樣了。


探討成就的歷程

當你知道凡夫都是由貪欲、私心去評估成就與否,那也許能獲得短暫的、表相的喜悅與滿足,卻必須接受無常的摧迫洗滌而終究一無所有。同時,你也知道修行必須棄捨世間的價值觀,無私無我,無怨無悔,但真要去做時,仍應回到原點觀

察~~

一、自己是不是凡夫?

二、有誓願要修行嗎?

三、從哪裡著手最好?


理性者會去思考~~

活在世間應如何才是正確的?


因此,師父在慧日集裏寫的一段話,恰可呼應上述的問題,甚至能解決所有修行人思考上的盲點,為其開創出一條光明坦途~~

一個人一生最偉大的成就,是認識自己、善用自己、完成自己。


認識自己,顧名思義就是要能了解自己的五蘊身心及能力。

善用自己,即是運用智慧、才能,利益眾生,讓世間更圓滿。

完成自己,當有一天蓋棺論定時,慶幸今生沒有白過,無有遺憾。



你認識自己嗎?


所謂﹝認識﹞,切切不可作膚淺的詮釋,那是從自己的心念、行為、一生的歷程,及面對環境變化的因應之道等等的綜合觀察。


譬如,有人自認很聰明、很有才華,能做出甚麼大事業,但結果卻眼高手低,甚麼都做不出來。有人只會嘲笑責怪他人常做錯,當親身去做時,往往錯誤更多。這都是凡夫不認識自己,不能了解、掌握身心及因緣,更無法充分運用自己的一

切,這是事實。從前梁武帝問達摩祖師~~

是誰面對著我啊?


祖師回答~~

不認識!


同樣一句﹝不認識﹞,達摩在講無我、空性之圓融的悟境,而凡夫則是講業障、果報,根本不知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會如何,縱使信心滿滿,衝勁十足,仍難超越認識的界限,仍為一介凡俗。


師父常做一個很簡單的比喻~~

請問你的頭髮有幾根?有多長?


或答﹝三千根﹞,因為古人的詩裏說﹝三千煩惱絲﹞,當然不是!恐怕沒人會去算吧!至於長度呢?理光頭的剩下髮根,留長髮的有﹝白髮三千丈﹞,有﹝怒髮衝冠﹞,胡說一番,終究是無人知曉。


光講頭髮已經一片混沌,如再說身體有幾個毛細孔?有多少細胞?五臟六腑現在長怎樣?生老病死的發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對物質界的結構~~地水火風四大,佛教名為﹝三十六物﹞者,應該更加茫然吧!


此僅為生理上的,再看精神心理上的,請問~~

從出生到現在的經歷還記得嗎?記了幾件?

其中有喜怒哀樂,有感覺和想法,又記得多少?


不管有多超人的記憶力,也不可能將過往之事悉數記起,應只記重點,其他都已經忘了。


師父常說~~

禪者一剎那見十念!


凡夫的念頭裡有善、惡、無記三種,現在一剎那之間有十個念頭,一天下來的念頭將無量無數,如此善念、惡念交替進行,能看到幾個?


太難了!所以,假使一個人說他已經認識自己,實在誇大其詞!


修行是運用禪定的基礎,去悟得般若智慧,最後就能充分認識自己,乃至生理上的四大或精神心理上的思考、念頭,才能進一步談善用自己、完成自己。


完成自己,也完成別人?


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了解因果、意涵,導致誤己誤人,不但愚昧,還可能違害他人。從前南北朝時代的梁武帝,是一位自認虔誠的佛教徒,他會講經說法,也曾三次捨身到佛寺裏當奴僕,並且建了很多寺院,遂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傳說,當時被稱作﹝佛心天子﹞。


然而,這位沉浸於佛法殿堂的皇帝,卻被達摩祖師批評建寺沒有功德,又不懂佛法的究竟真義,表面上信佛修行,骨子裏不過是裝腔作勢,對自己的內心及作為都不明其義,就像一些人雖自稱佛教徒,但其心行仍舊貪執名利,與俗無異,此

非彼等願不願、能不能改變增上的問題,而是根本不識知佛法,亦且看不清自己是誰。結果家庭混亂失序,人格破產,惡報連連,就像梁武帝最後遭圍城焚身國破家亡之禍一樣。


可見錯誤的思考,讓一個人的一生顛沛流離,而正確的思考,則有超越的智慧,能夠完成自己,也能完成別人。


從認識自己開始,看到自己的貪嗔癡等煩惱,及過去所造善惡諸業,影響今生的善惡果報,看到於累劫多生曾經供養無量善知識,廣結深厚的法緣,乃至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云云。


故知自己是誰,要做甚麼,能做甚麼,必當善用自己,發揮己能,去利益一切眾生,盡未來世無有疑悔。


然後,等那時節因緣成熟之際,便如菩薩道的自覺覺他,卒抵於覺行圓滿,這就是完成自己了。


人生的成就達到這個境界,還有甚麼?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很多佛子都會問: ﹝甚麼叫修行?﹞ 這個題目在佛教來說,是一個很平常、很普通,人人掛在嘴邊的名詞,所以,常聽學友之間彼此相互勸免﹝人生無常,要趕緊修行﹞的話。但如認真探討~~...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佛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出現於世的被需求,無非考量眾生的因果及思考,故其教學亦須隨順眾生心,才能如實接引,使之斷惡修善,傾向安樂圓滿的境界。 所謂﹝八萬四千法,法法菩提道﹞,有甚麼樣的眾生就用甚麼樣的法門去誘導...

 
 
勘驗修行的法益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勘驗修行的法益 佛法真能救世,能改變命運,讓人解脫世間一切煩惱,但你究竟了解多少佛法?是真是假?則必須透過種種勘驗,以免造成﹝膨風﹞。 關於怎麼修行的思辨 有問~~ 修行怎麼修?我到現在還不會修行!...

 
 
法性寶林MARK(300解析度)-深紅-黃框-PNG.png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2023 法性寶林修行聖典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