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信仰是何物?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信仰是何物?


有些家長把小孩送到佛教的道場,參加所謂﹝心靈成長﹞課程,後來就批評被道場洗腦,強迫小孩接受信仰,甚至灌輸種種違反邏輯思考的迷信。這是對於宗教錯誤的認知及用自己單向意見去解讀所產生的思惟,與一件事物的對錯無關。

 

 先信自己‧才會信宗教 

 

綜觀目前世間有許多宗教,簡直琳瑯滿目不可勝數,如佛教、基督教、回教、一貫道及一般的多神教,那僅是指狹隘的宗教觀。如以廣義而言,則一切人都有宗教信仰。

  

某日,一位國中老師來訪,談到他的同事不是信基督就是拜佛,只有他沒有任何信仰。他眉宇間傳達的自信、自得,彷彿空前絕後的先知一般。仔細推敲便知這位老師信甚麼?就是﹝信自己﹞!

 信自己有足夠的知能作判斷,信自己一定是對的,甚至遇到種種的災厄、困境時,信自己能順利解決。

  

再進一步分析,更看見了~~ 

要去信仰任何宗教之前,必先相信自己的體驗~~ 

外在的聖蹟顯相!內心的落實、言行的改變,對人生充滿希望光明,此即每部聖典結尾的﹝信受奉行﹞,由我相信、我接受,到我進行、我推廣!都是依著﹝信自己﹞的思惟模式,從而衍繹出信仰外在宗教。


信的本質是神聖性 

 

站在宗教的立場,如光講一個﹝信﹞字,很容易和俗世的信用、信賴、信服等人我之間的互動關係混淆,所以,必須加上一個﹝仰﹞字,為自內心中生起恭敬、仰望與期盼救護之情,這應是所有凡夫的共通點。當平時沒遇到災厄,或者雖遇到卻仍能化解安度,則信不信都無所謂,但如這個災厄已超越個人乃至於共同生活中的親友能承受者,就一定會開始面臨﹝信自己﹞或﹝信宗教﹞的抉擇。你將發現凡夫的脆弱一面,也將看見信仰的力量在此產生。

  

於是,宗教信仰的本質~~﹝神聖性﹞就會被一直提出來,諸如~~ 

你要虔誠恭敬,諸佛菩薩才會感應!

有信則靈,必能獲得庇祐!

  

由這些訴求來分析,便可看出﹝神聖性﹞確為一個信仰者內心的真實覺受,不是製造出來的,亦非文宣上的說詞。 

 

換句話說,信仰,是在被直接需求之下而成立,它不能有任何詮釋的空間,即~~ 

沒有條件,不容擬議! 

 

往往在現象界呈現的為﹝信者恆信﹞,直接相應﹝神聖性﹞,絕無疑慮可言;另外,則是﹝不信者恆不信﹞,儘管你說破嘴,搬出一堆邏輯思考、科學研究及親身體證,他還是不信。

  

講了老半天,再回頭談到要不要信,真的只是一句話而已,問題就是~~ 

有否感受神聖性!

  

信的體證非常現實 

 

有感受的,絕對認定有諸佛菩薩,不須甚麼理論來支持;沒感受的,可能半信半疑,或澈底不信。所以﹝佛度有緣人﹞,各走各的路,講做人處事應具的心態,恐怕比辯證信仰的真相還更要緊吧!

 

 尤其現在常聽到教團的學友們十分流行講神聖莊嚴、感恩之類,真令人歡喜,因那樣子對周遭環境一定會有正向、良性的影響。但其中亦可能衍生的後遺症也須要稍微提示一下,以免到頭來一切付出既無功德,又得承擔所造的業果。

話說,有位學友精進修行,多年來他常聽大家講一些聖蹟,對教團、導師、宗長的敬仰,對蒙受三寶庇祐的感恩,可是他卻覺得很奇怪,心裏認為自己是來修行的,和這一切又有甚麼關係?何況自己平時還發心來出坡、也或多或少出點錢,照理講,應該是教團要感恩他,甚至應有某種程度的禮遇,怎麼反過來說要感恩教團呢?

  

於是有人告訴他: 

﹝導師傳法給我們,教我們修行,所以要感恩!﹞

 他回答: 

﹝我繳費來學東西,何必感恩?導師傳法,我看是有對有錯,不盡然我能接受,怎麼感恩?﹞

又有人告訴他: 

﹝因為三寶的庇祐,我們才能平平安安的!﹞ 

他不以為然的反駁: 

﹝我每天努力工作,才有飯吃,我生病了,要去找醫生,三寶庇祐我甚麼?﹞ 


又有人說: 

﹝我經驗聖蹟,一定要相信有諸佛菩薩!﹞ 

他嗤笑說: 

﹝聖蹟只是催眠劑,方便接引眾生而已,不能當真的!﹞ 

 

由於在教團這個環境,大多數人的說詞就是這樣,他雖來上課,卻無法融入環境中,學友們總把他視做異類,雖非排斥,卻無法與其交談或共處。

當在教團的時間越久,隨著教團的逐步發展,使得這位學友日愈落寞,彷彿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一般。後來,他發誓要改變自己,開始學別人的台詞說話,而大眾亦感受到他的改變而逐漸接納他。

  

只不過,如果你的言行不能感動自己,就好比鸚鵡學話而不知其義,最終便覺索然無味,只要遇到挫折就會立即猶豫、退縮,甚至懷疑這種方式是否違逆自己的本性?是否太虛偽做作?於是把退轉說成﹝不願淌渾水﹞,無法和人溝通叫﹝別人常誤解己意﹞,不肯講柔軟語就是﹝因為自己很正直﹞,然後又回到原來的思考模式,卻評斷為﹝無法適應環境﹞。

諸如此類,沒有神聖感,沒有三寶、教團、導師,只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以自我的一切為準則,去衡量外在的事物,都是尚未掌握佛法正見及缺乏信的體證之故。 

 

信仰應從仰信開始 

 

最後,要再稍微提一下,依著信仰的神聖性與信仰體證的思惟,所開展出﹝穿透一切世間障礙的純粹體驗﹞,意即,﹝信己所信﹞的心理狀態,是不為旁人理解或感受的,縱使面對無盡的批評、質疑,仍難撼動虔信者的意志,這就是﹝仰信﹞了。

  

心念專一,尊奉於信仰的對象。 

謹守戒規,無違良知良能或破壞社會和諧。

仰信者自有其崇高的德行及理性的觀察,並非迷亂而一味的膜拜。遺憾的是,當凡夫尚未進入信仰的殿堂之時,往往用自己的知識、經驗作判斷,如相抵觸則駁為迷信,殊不知﹝生也有涯而學無涯﹞,凡夫的一生所知有限,智慧不足,豈可劃地自限的去妄下定論呢?

  

信仰如此,修行亦如此,應先把杯子裏的水倒空,虛懷若谷,才能看見自己是誰,也才能傾聽宇宙的聲音,和本心佛性完全相應。 

 

不管你是信甚麼?怎麼信?畢竟一個人要過心安快樂的日子,都要做到清淨無染,一切從﹝仰信﹞開始!


7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很多佛子都會問: ﹝甚麼叫修行?﹞ 這個題目在佛教來說,是一個很平常、很普通,人人掛在嘴邊的名詞,所以,常聽學友之間彼此相互勸免﹝人生無常,要趕緊修行﹞的話。但如認真探討~~...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佛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出現於世的被需求,無非考量眾生的因果及思考,故其教學亦須隨順眾生心,才能如實接引,使之斷惡修善,傾向安樂圓滿的境界。 所謂﹝八萬四千法,法法菩提道﹞,有甚麼樣的眾生就用甚麼樣的法門去誘導...

勘驗修行的法益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勘驗修行的法益 佛法真能救世,能改變命運,讓人解脫世間一切煩惱,但你究竟了解多少佛法?是真是假?則必須透過種種勘驗,以免造成﹝膨風﹞。 關於怎麼修行的思辨 有問~~ 修行怎麼修?我到現在還不會修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