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善緣與攀緣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結善緣與攀緣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有的熱心過度,喜好人群;有的冷若冰霜,拒人千里;有的任俠仗義,常替人打抱不平;有的自私損德,喜歡貪小便宜或圖謀己利。
然而,不管何種作為,好的、不好的,於佛法上都名之﹝攀緣﹞,都從凡夫的我執煩惱產生,與行菩薩道要跟眾生結善緣的思惟大不相侔。
何謂攀緣?
之前有講過,凡夫常犯的四件事,即﹝貪欲、私心、攀緣、俗念﹞,其實,任舉其一,就包含了另外三事,現以攀緣來概括,便知它的本質是甚麼。
這個貪欲、私心和俗念,如果被用在不好的地方,自然會違反社會人群,造成無比的混亂、傷害,但以粗相觀察之,那還算可預見、可防範的情形。通常最嚴重且無從理解的,往往是被偽裝成所謂﹝善意﹞者,用﹝攀緣﹞的模式展現,讓一干俗人稱讚、信賴,進而盲目附和、跟隨。
再從另一個角度分析。
攀緣盛行的原因,是它與熱心、悲憫淆訛一塊,然後一味的將自己的想法、做法硬生生的加諸於社會或他人身上,妄想著在﹝結善緣﹞,卻不斷的造惡業,不是讓大家覺得困擾,就是激起對方的貪欲、私心,產生掠奪社會資源的情事。
何謂結善緣?
顧名思義,結善緣一定是利己利他雙贏的好事~~
其一、心裏想著能給人更多功德,獲得更大福報。
其二、不會讓人覺得此事厭煩,致使彼此逐漸疏離。
其三、亦能讓自己成就道業,功德更圓滿。
它的基本外相是創造人人和平相處、互助互信的環境。更殊勝的即是彼此感受歡喜,覺得社會充滿溫馨、情義。
釐清結善緣與攀緣的分際
只不過,真要去做結善緣的事,看似簡單,其實困難。
有一次,告誡一位學友~~
﹝不可再跟某學友攀緣,否則會影響大家的道業。﹞
於是這位學友誠惶誠恐,轉個身立即在道場打電話給某學友說~~
﹝師父叫我不能和你攀緣,我們以後不要往來了!﹞
簡直本末倒置!
叫他不要攀緣,他還來一個攀緣的回馬槍。何況﹝不要往來﹞亦是攀緣的思考所產生,不是不攀緣。
試問~~
這位學友為甚麼會攀緣?
他的理由很神聖的~~
我就是要跟他結善緣啊!
何以錯將攀緣作結善緣?
因為凡夫永遠不清楚兩者的分際,你跟他說﹝不要攀緣﹞,他一定回你一句﹝要跟人結善緣﹞。
也就是說,欲結善緣,應先識別攀緣的內涵,才能澈底迴避造惡的機會。就像有人一輩子都自認在行善布施,卻永遠遭逢困頓,於是反而懷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說法。殊不知,他常於行善的同時,對那個事件或當事人,兼造了一些更大的惡業。誤以為是幫助對方,卻成了一種干擾社會、個人,甚至壞亂因果的行為。
究竟攀緣與結善緣如何釐清,都須要修行人運用般若智仔細思惟,否則,做得越多,果報越不好,到頭來還自命自艾,為時已遲啊!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很多佛子都會問: ﹝甚麼叫修行?﹞ 這個題目在佛教來說,是一個很平常、很普通,人人掛在嘴邊的名詞,所以,常聽學友之間彼此相互勸免﹝人生無常,要趕緊修行﹞的話。但如認真探討~~...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佛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出現於世的被需求,無非考量眾生的因果及思考,故其教學亦須隨順眾生心,才能如實接引,使之斷惡修善,傾向安樂圓滿的境界。 所謂﹝八萬四千法,法法菩提道﹞,有甚麼樣的眾生就用甚麼樣的法門去誘導...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勘驗修行的法益 佛法真能救世,能改變命運,讓人解脫世間一切煩惱,但你究竟了解多少佛法?是真是假?則必須透過種種勘驗,以免造成﹝膨風﹞。 關於怎麼修行的思辨 有問~~ 修行怎麼修?我到現在還不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