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心行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菩薩的心行
夜燈下,有幾隻小飛蛾撲迎,竟想起蘇東坡的﹝為憐飛蛾不點燈﹞。有趣得很,晚年的蘇東坡因為寫了幾首與佛教名相有關的詩,到後代還被當做菩薩,而他的作品也不斷的被引用、討論。其中最常見的除了上述,還有﹝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盡是廣長舌﹞了。
會寫文章、會說話往往佔盡便宜,然而,真的﹝文如其人﹞嗎?縱觀蘇東坡的一生,除了當官和寫文章之外,沒見過他對佛教做過甚麼有貢獻的事,對百姓的積極作為也僅有治理湖州而已,此事件還衍生得罪奸臣導致被貶謫海南,其餘就乏善可陳了。
當然,這裏不是在講蘇東坡好不好,是以菩薩心行的內涵作比,充其量蘇東坡可能有想過要行菩薩道,只是現實的官場文化與他自身豪放不羈的個性相衝突,終究沒有發揮己志的空間。他晚年嬉遊於山水,吟詩唱酬,實與菩薩名號極端不搭,卻不知為何後代的修行人會喜歡提他,不亦怪哉!
修行就是這樣曖昧,台上是一般,台下又是一般,如果你和某人的接觸點是台上,你可能感動得不得了,人前人後極度誇讚。如你和他在台下接觸,那可能會得重感冒,簡直不知從何說起。就像一般人只顧研究蘇東坡的文章卻不諳其人其事,反在文章裏去推敲他是誰,才會成為千古笑談。
菩薩心行應予勘驗
現回過頭來說菩薩道,究竟是甚麼樣子?顧名思義,菩薩必須有兩個觀察的面向,一是有否依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思惟發出弘誓願,一是有否真正的實踐,做到心行合一。
菩薩心不能矯飾,菩薩行不能偽裝,他可以被誤解、被批判,但於面對自己卸除一切面具之時,必須經過嚴格的勘驗剖析。
我有發弘誓願嗎?
有人說~~
﹝我自知福薄,無法成佛,所以順其自然就好, 不想發甚麼願。﹞
有人說~~
﹝發願之後做不到,豈非是欺騙?我是凡事講信用,做得到的才說,做不到的就不說,何必發願呢?﹞
有人說~~
﹝發願也可以,但應量力而為,發那些自己能做的就是了!﹞
這是誤解了發願的思惟,僅從凡小根器的立場看待修行及如何歷經菩薩學程,乃至圓成佛果,誤認彼等高不可攀,甚且猶如天方夜譚。
其實,發願就好比立志將來做甚麼,當總統、當醫生、教授或律師云云,在青少年時期有此志向之後,便一心一意朝理想目標邁進,不管爾後自己能做甚麼、變成甚麼,畢竟是依那個﹝本願﹞去實踐,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信心。至於最終果報如何,誠非人生的重點,只知曾經想過、走過,跌倒又爬起來過,創造了無限的絢爛輝耀,亦剝落了幾許滄桑灰茫。一切都甘心、認份,所以無怨無悔。
也就是說,菩薩發願應一次發個足夠,毋須猶豫不決,亦不必考量智能高低,此乃自因地眺望果地的期盼,為人人可行者,過去法藏比丘用了一劫的時間,觀察模擬二百一十萬億十方佛國淨土的優點,才能圓滿極樂世界的殊妙莊嚴,便知發願並非一蹴可及,而是在整個學程中逐步架構、修證出來的。
在菩薩心行中列為首要的弘誓願,的確是勘驗的入門。至於發願的內容,留待爾後詳述。
我的菩薩心行有合一嗎
立基弘誓願的想法、感覺,本是菩薩的份內事,必須始終堅持貫徹不移者,但因凡夫潛藏的業障及今生果報發露的阻撓,使得願心和所說、所做產生極大差距。
有時為了面子問題,見旁人發心而輸不起,卻又發心不起,實在很難過,但此時節因緣如不說些場面話,實在下不了台;有時形勢逼迫,被大家拱上台,說也不是,不說亦不是,只好扯些以後能掩蓋事實的話;所謂言不由衷、信口開河,卻從不兌現。
諸如此類隱藏真心、隨波逐流,缺乏出格情義的假菩薩,往往一味的用表相言行搪塞,終究毫無功德,即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改變了,何況還要捨離身命利濟眾生?
意即,真實菩薩確應做到內心的至誠懇切與外在言行融合一如,所思所想,不能只管自己、做自己,應是照顧全體,讓大家都歡喜如意,都能過關。尤其當種種逆境現前,菩薩必須忍辱負重,不宜為自己辯護或爭長論短、爭強鬥勝。這才是菩薩的良知!
蘇東坡的才能無人懷疑,但實在不宜說他是菩薩了!完全扯不上邊!
各位學友!你們才是菩薩!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歸依三寶是修行的入門 很多佛子都會問: ﹝甚麼叫修行?﹞ 這個題目在佛教來說,是一個很平常、很普通,人人掛在嘴邊的名詞,所以,常聽學友之間彼此相互勸免﹝人生無常,要趕緊修行﹞的話。但如認真探討~~...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隨順眾生的佛法教學 佛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出現於世的被需求,無非考量眾生的因果及思考,故其教學亦須隨順眾生心,才能如實接引,使之斷惡修善,傾向安樂圓滿的境界。 所謂﹝八萬四千法,法法菩提道﹞,有甚麼樣的眾生就用甚麼樣的法門去誘導...
【導師聖言錄】~【妙智品】 《修行的人生第二輯》 勘驗修行的法益 佛法真能救世,能改變命運,讓人解脫世間一切煩惱,但你究竟了解多少佛法?是真是假?則必須透過種種勘驗,以免造成﹝膨風﹞。 關於怎麼修行的思辨 有問~~ 修行怎麼修?我到現在還不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