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此網站是使用
.com
網站幫手設計的。立即用來製作您的網站吧!
立即開始
法性寶林聖典圖書館
FaShinPaoLin
ホッショウホウリン
首頁
導師聖著【妙智品】
止觀禪法
慧日集
修行的人生
金剛明心
導師聖著【行持品】
生活法句
福慧語錄
百喻經
導師對僧團的聖諭
導師對居士的教示
導師聖著【功德品】
草葉隨筆
飄雲流風
福慧淨土的旅程
宗長聖著
寶林修禪錄
傳統聖典
佛教經典
菩薩造論
祖師論述
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
制心放下
佛元二五六九年度傳法主題~堅固信願‧共創福慧淨土
人生篇
思惟篇
修行篇
法義篇
信仰篇
社會篇
雜說篇
禪語篇
福慧語錄-人生篇
真的要給人路走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人生篇》050 真的要給人路走 每個人因為業障、果報、知識、經驗、想法、感覺不同,所以展現於外的言行舉止就互異。然後,因為言行不同,又去創造出各別的果報。 所以,要將心比心,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別人、要求別人,倘若別人的所作所為合...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7日
你要當甚麼人之生病時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人生篇》049 你要當甚麼人之生病時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這個八九當中最常發生的就是生病。不管你是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是學問淵博或目不識丁,一旦四大失調,五蘊失衡,致使動轉失靈、頭腦不清楚,此時此刻,可能一切思覺都改變了。...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5日
創造善因緣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人生篇》048 創造善因緣 只要世間有任何災變,就會引起兩極化的言論,一是積極正面,想的、說的都是好的,或者雖有疑慮卻仍報喜不報憂;一是消極負面,想的悲觀,說的無奈,或者盡說些扯後腿製造對立。...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2日
1
2
3
4
5
Up
福慧語錄-思惟篇
施與得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思惟篇》036 施與得 有許多文章常討論布施者與收受者的互動情形,不 管其切入點為何,最後的共通點總會繞著收受者知 不知感恩的問題。如果知道感恩,就說是對的;如 不知道,就說不對。 表面上這樣的論述並無過失,但本文要從另一個更...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7日
誰能改變誰?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思惟篇》035 誰能改變誰? 【之一】 誰能改變誰? 縱使高明如佛,也沒有能力去改變誰? 誰能被改變? 如果你不願意,怎有辦法被改變? 想要改變誰的那種人,傾向自大 擔心自己被改變的那種人,類似無知 而佛法~~...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5日
高處高平‧低處低平的佛法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思惟篇》034 高處高平‧低處低平的佛法 假如有人告訴你~~ 我所傳的法門是最特勝的! 我的教派成就是最高明的! 此是邪見者,非正信。在佛法中,有談到一個人的 根機觀察及應病設藥的教學法,意指,甚麼樣的人...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2日
1
2
3
4
5
Up
福慧語錄-修行篇
信願是成就的根本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修行篇》034 信願是成就的根本 信心和願力,是伴隨著修行人始終如一的最佳保障 ,也是成就圓滿佛果的必要條件。 信者,應先從對於法、自己根機和善知識的仰信依 歸開始,這是信的基礎,亦為建構修行之旅程必須...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7日
依教實踐‧邁向真信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修行篇》032 依教實踐‧邁向真信 修行人都想當菩薩,想要幫助誰或接引誰,但如缺 乏超卓的出世妙智,看不清因緣,亦不知人心,純 用自己現前的知識、經驗、想法和感覺去面對,往 往弄巧成拙,事與願違,甚至還會傷害環境與團隊 。...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5日
修行成敗的關鍵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修行篇》031 修行成敗的關鍵 從出世間的思惟,修行成就不可以作任何評鑑,因 為每個人當世的根機、因緣不同,有著不同的際遇 ,更依自己的想法、感覺去創造,是故,無法放在 同一天平上來稱量。 從世間的觀察,修行一事亦落於世間,如禪宗六祖...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2日
1
2
3
4
5
Up
福慧語錄-法義篇
法歸依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31 法歸依 初入佛門,必先歸依三寶。 佛寶,指已經成就圓滿佛果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寶,即為諸佛、菩薩、祖師等所傳正信正見的教法;僧寶,是依此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佛寶與僧寶於佛教的信奉上較無疑義,但法寶則素來爭議頗大...
福慧語錄
2024年4月30日
佛教不能講有神論或無神論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30 佛教不能講有神論或無神論 有人說佛教是無神論,但現在的佛教徒已經把諸佛菩薩當神明來膜拜祈求,所以現在的佛教早已成為有神論了。有人雖不將佛菩薩當神,仍直接認定佛教裡有神,如樹神、池神、河神都出現在經典裡,而八部眾的阿修羅...
福慧語錄
2024年4月28日
略明我執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法義篇》029 略明我執 人生最艱難的,不是天災人禍,而是堅固的我執。尤其一介凡夫,內心被無明蓋覆而生起雜染的煩惱,影響了對人事物的正確判斷,便執取五蘊為我,執取我所對的一切境界為我所~~我所見聞、我所覺知、我所擁有、我在說甚麼、我在...
福慧語錄
2024年4月28日
1
2
3
4
5
Up
福慧語錄-信仰篇
甚麼是佛菩薩?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信仰篇》010 甚麼是佛菩薩? 從法華經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可見觀世音菩薩的顯化不是金光閃閃從天上飛來,或者一定穿白衣、拿柳枝、捧淨瓶。祂是隨應眾生需求,眾生該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因此,上至佛、辟支佛...
福慧語錄
2024年4月6日
宗教信仰的省思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信仰篇》009 宗教信仰的省思 教團創立的早期,有一天,師父走在路上,一位小 女孩指著師父跟她媽媽說~~媽媽!那裏有一個魔鬼 ! 因為她是其他宗教的信徒,在她們的信仰中,佛教 是異教,是魔鬼的化身。...
福慧語錄
2024年4月6日
以虔敬心、神聖心、清淨心來信仰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信仰篇》008 以虔敬心、神聖心、清淨心來信仰 某寺廟發生火災,不僅一些設備物品化成灰燼,連 大殿中的佛相也被燒燬。有人質疑~~佛菩薩連自身 都難保了,又有甚麼能力庇祐眾生呢? 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因為表面上在說佛菩薩,實際...
福慧語錄
2024年4月6日
1
2
3
4
Up
福慧語錄-社會篇
我想要回家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修行篇》034 我想要回家 當寫下這個題目時,內心無法用任何文言來形容, 只期望諸佛憫念護祐,接引往生者來世轉生善處或 常住殊妙福慧淨土。 七月十九日,一輛載著旅客的遊覽車在高速公路起 火燃燒,車內二十六人全部罹難。有專家提出三個...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7日
音樂的聯想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社會篇》021 音樂的聯想 金曲獎的前夕,某樂壇人士批評現今的音樂界大部 份是垃圾,又說,音樂這個行業人人能玩,可是 成功的標準很高。看到此新聞,想著也來寫幾句 個人對音樂的另類看法。 其一,玩音樂是興趣擺第一,和垃圾無關。...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5日
以菩薩心來行善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社會篇》020 以菩薩心來行善 三姊弟布丁事件由原本好事一樁,演變成壞事傳千 里,嚴重到其阿嬤用燒碳自殺來表達鬱抑的心結, 結果還是引起各種不同的音聲。 有人批評她們濫用愛心,有人同情她們無辜捲入,...
福慧語錄
2024年5月12日
1
2
3
4
5
Up
福慧語錄-雜說篇
現代的佛法教育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雜說篇》002 現代的佛法教育 自二千六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創覺佛法以來,歷經印度佛教興衰,以及佛教的向外弘傳,彼此各自融入了該地文化、信仰、風俗、語言等元素,成為一種脫離原本佛陀的教法,甚乃不同於印度佛教的﹝變體佛教﹞。...
福慧語錄
2024年3月31日
要修哪個宗派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雜說篇》01 要修哪個宗派? 有人問: 佛教的宗派那麼多,而且各說各話,到底要修哪一宗才對? 答: 佛教的宗派始自印度,在佛陀時代雖號稱和合,事實上佛陀的晚年教團已經隱含著分裂的跡象,只因佛陀仍未入滅,縱有法義、戒律及領眾權責的爭議,...
福慧語錄
2024年3月31日
Up
福慧語錄-禪語篇
安心法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禪語篇》003 安心法 禪宗法脈從初祖達摩創立開始,到了六祖慧能為一脈單傳,然後分支成五宗,即臨濟、曹洞、法眼、潙仰、雲門,再加上楊歧、黃龍,稱為五家七宗。 禪宗各派雖教學法有差別,但仍秉持﹝以心印心﹞、﹝傳佛心印﹞、﹝直顯本心,見性...
福慧語錄
2024年4月8日
瓶中鵝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禪語篇》002 瓶中鵝 唐朝有一位名叫陸亙的刺史,某日,他去請教南泉普願禪師說: 有一隻鵝從小養在瓶子裡,當鵝漸漸長大了,卻因為瓶口很小,鵝出不來。請問如果不損壞瓶子,要怎麼讓鵝出來?...
福慧語錄
2024年4月8日
見與不見何事物
【導師聖言錄】~【行持品】 《福慧語錄~禪語篇》001 見與不見何事物 宋朝青原惟信禪師提出一個參禪的三個階段~~ 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第三,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茲略加說明~~ 第一個階段: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福慧語錄
2024年4月8日
Up
人生篇
思惟篇
修行篇
法義篇
信仰篇
社會篇
雜說篇
禪語篇
bottom of page